魏纪九,从公元256年(丙子年)到公元261年(辛巳年),共六年。
甘露元年(公元256 年,丙子年)
春天正月,蜀汉的姜维升职当了大将军。
二月丙辰日,魏国皇帝在太极东堂宴请大臣们,还和各位儒家学者讨论夏少康和汉高祖谁更厉害,最后得出夏少康更优的结论。
夏天四月庚戌日,朝廷赏赐给大将军司马昭绣有龙纹的礼服、礼帽,还有红色的鞋子。
丙辰日,皇帝来到太学,和各位儒者探讨《尚书》《易经》以及《礼记》,那些儒者都比不上皇帝的见解。皇帝经常和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人在东堂一边讲学一边宴饮,还一起写文章,皇帝对他们特别礼遇,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王沈为“文籍先生”。皇帝性子急,召见人就希望对方赶紧到。因为司马望职务在宫外,皇帝特地赐给他追锋车和五名虎贲卫士,每次有集会,司马望就能快速赶到。裴秀是裴潜的儿子。
六月丙午日,魏国更改年号。
姜维在钟提驻扎,很多人觉得姜维已经没力量再出兵了。安西将军邓艾却说:“洮西那场败仗,可不是小损失,士兵死伤惨重,仓库都空了,老百姓也四处流亡。从目前形势来看,第一,他们有乘胜追击的势头,咱们这边实力确实虚弱;第二,他们上下配合熟练,各种兵器也很锋利,咱们这边将领换了,士兵也是新的,兵器装备还没恢复;第三,他们走水路,咱们走陆路,他们轻松咱们劳累;第四,狄道、陇西、南安、祁山每个地方都得防守,他们却能集中力量,咱们的力量分散在四处;第五,如果他们从南安、陇西出发,可以吃羌人的粮食,要是往祁山来,那里有上千顷成熟的麦子,就成了他们额外的粮仓。敌人这么精明,肯定还会再来。”
秋天七月,姜维又带着军队从祁山出发,听说邓艾已经有了防备,就往回走,从董亭转去南安。邓艾占据武城山来抵挡他。姜维和邓艾争夺险要地势没成功,当天夜里,姜维率军渡过渭河向东行进,沿着山路去上邽。邓艾在段谷和姜维交战,把姜维打得大败。朝廷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地区的军事。姜维本来和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在上邽会合,胡济却没按时到,所以姜维战败,士兵们四处逃散,死了很多人,蜀国人因此开始埋怨姜维。姜维上书请罪,请求给自己降职。于是朝廷让他以卫将军的身份代理大将军事务。
八月庚午日,朝廷下诏给司马昭加号大都督,允许他上奏事情时不用自称名字,还赐给他象征权威的黄钺。
癸酉日,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文钦向吴国朝廷游说攻打魏国的好处,孙峻就派文钦和骠骑将军吕扰、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入淮河、泗水一带,打算进攻青州和徐州。孙峻在石头城为他们设宴饯行,结果突然得了重病,就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偏将军孙綝。丁亥日,孙峻去世。吴国人就让孙綝担任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还召回了吕据等人。
己丑日,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当初,吕岱和吴郡的徐原关系很好,徐原这个人豪爽有志向,吕岱觉得他能成大器,就送给他头巾和单衣,还和他一起讨论事情,后来举荐提拔他,徐原官做到侍御史。徐原性格忠诚正直,喜欢直言不讳。吕岱有时候做事有失误,徐原就会直言劝谏,还会公开讨论。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吕岱感叹说:“这正是我看重徐原(字德渊)的原因啊!”徐原去世的时候,吕岱哭得特别伤心,说:“徐德渊是我的益友,现在他不幸去世,我以后还能从谁那儿听到自己的过错呢!”大家都很赞赏吕岱的这番话。
吕据听说孙綝接替孙峻辅佐朝政,特别生气,就和各位都督将领联名上表,推荐滕胤当丞相。孙綝却改任滕胤为大司马,让他代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带兵返回,派人告诉滕胤,想一起废掉孙綝。冬天十月丁未日,孙綝派堂兄孙宪带兵到江都阻拦吕据,又让宫中使者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一起去攻打吕据,还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去告诉滕胤,让他赶紧离开现在的职位。滕胤觉得大祸临头,就把华融、丁晏留下,整顿军队自卫,还召集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孙綝叛乱,强迫华融等人写信指责孙綝。孙綝不听,上表说滕胤造反,还答应给将军刘丞封爵,让他率领兵马围攻滕胤。滕胤又劫持华融等人,让他们伪造诏书发兵,华融等人不从,都被滕胤杀了。有人劝滕胤带兵到苍龙门,说:“将士们看到您出来,肯定会抛弃孙綝来投奔您。”当时已经半夜了,滕胤想着和吕据有约定,又觉得带兵攻打皇宫不太好,就约束部下,说吕据的军队就在附近了,所以部下都愿意为滕胤拼死效力,没有一个人离散。滕胤脸色不变,还像平常一样谈笑风生。当时刮起大风,等到天亮,吕据还没到,孙綝的军队大批赶到,就杀了滕胤和他的几十名将士,还灭了滕胤的三族。己酉日,吴国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平。有人劝吕据投奔魏国,吕据说:“我可不想当叛臣,太丢人了。”于是自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