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承宁亦明其忧虑,却不可因诸般顾虑而退缩。承安上前道:“皇阿玛,逐一攻克实为可行之策,我等除牵制之外,尚可遣人自其内部离间,纵使手段非尽光明,然儿臣以为,能减大清将士伤亡,对敌人手段无须过分挂怀。”
承宁附和道:“大哥说的不错,开战非朝夕之事,需先练兵备草。其间,可借商队潜入各部,利用其内矛盾,搅乱局势。”
太子上前言道:“皇阿玛,儿臣觉得大哥二哥说的有理,想要开战,先得练兵,八旗如今的战斗能力怕是不够。”
胤禔可不像太子说的那么含蓄,“皇阿玛如今很多八旗子弟,一天天不务正业,不是逛青楼就是堵。就这些人要是扔到战场上,做前锋队都不够格。”
胤禛,胤禟,胤涐听着纷纷点头。胤禟怕是更为了解此事,他热衷于经商,常往来于那些所谓下九流之地,故而知晓得更多。
而且胤禟对于二哥提及的事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皇阿玛,儿臣愿意负责通过商队潜入各部的事务。”
胤涐见他的十一哥(胤禟)想要承担任务,也急忙表示,“皇阿玛,儿臣愿意协助十一哥。”
其他阿哥见状,纷纷表示愿意承担任务,争先恐后地展现出自己的积极性。
康熙望着那些争先恐后的儿子,淡淡说道:“好了,若你们真心喜爱做事,便先从推行你大哥二哥带回的这些实用之策开始。一是推广牛痘接种,有效预防天花;二是发展水泥技术,加速国家建设;三是普及高产粮食种植方法,确保粮食充足供应。”
“两人一组,谁愿意负责这些事情?”康熙吩咐道。
五阿哥胤福(万黼):“皇阿玛,儿臣愿意负责牛痘实验和接种事宜。”
六阿哥胤祉:“皇阿玛,儿臣愿与五哥一起,共同负责牛痘实验与接种工作。”
七阿哥胤禛:“皇阿玛,儿臣愿意致力于实验并推广新粮种。”
十五阿哥胤祥:“皇阿玛,儿臣愿随七哥之后,共同推进粮种实验与推广之事。”
“嗯?水泥没人愿意推广吗?”康熙疑惑道。
八阿哥胤祺恭敬行礼,道:“儿臣想负责与蒙古各部收购牛羊和羊毛的事宜。”
康熙望了胤祺一眼,随即转向胤禟,道:“朕以为这事情胤禟会比较感兴趣,连同水泥之事亦是。”
“皇阿玛,儿臣也都挺想做的,只是恐怕到时候会忙不过来,因此还是专心揽下商队的事。”胤禟直言道。
康熙直接吩咐道:“既然这样,胤佑和胤禩负责做出和推广水泥的事。胤禔携胤桢操练兵马,胤祹则接管内务府事务。太子辅佐朕处理朝政。”
众阿哥恭敬行礼道:“儿臣遵旨。”
大清开始繁忙起来,而带来这些的承安承宁和康熙商谈好后,又要离去了。
“皇阿玛皇额娘你们别送了,再送都出京城了。“
沁窈依依不舍道:“承安承宁,你们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别太劳累,还有,记得照顾好妻儿。”
康熙也很舍不得,这次两个孩子离开以后,再见面也不知道要多少年了。
胤禔、胤禛、胤禟及众阿哥,“大哥二哥,等大清这边处理好,弟弟们就去找你们。”
承安承宁高兴的回话:“好,随时欢迎你们。”
沁窈望着承安承宁渐行渐远的队伍,心中明了,此番他们必将远行更远之地。
大清境内的忧患已大为减轻,为他们向更辽阔的地域拓展铺平了道路。
至于大清周遭,他们已竭力相助,余下的事务,便交由康熙帝与诸位阿哥去担当了。
随着政策逐一落实,大清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准格尔局势动荡,据密报,准格尔汗年迈体衰,命不久矣,其子嗣为争夺汗位纷争不断。
为掩人耳目,避免大清介入,准格尔汗提出与大清联姻之策,意图借此混淆视听,拖延时间。
可惜大清也正蓄势待发,准格尔却自己撞上门来,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大清怎会错失良机。
康熙四十八年,准格尔之战正式爆发,康熙帝再次力排众议,亲自率领大军出征。
此番国事为重,众人皆忙于职责,无暇他顾,故而太子之位得以稳固,未被废黜。
康熙亲征在外,太子留守监国,胤禛则肩负重任,协助太子并主管后方粮草供应。
其余皇子中,除了年幼体弱者,皆随军出征,历练为以后走向世界做准备。
因这次准备充足,武器精良,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准格尔便正式归入大清版图。康熙帝随后留下胤祉、胤禩、胤禟处理后续事宜。
整修计划为期三个月,期间康熙亲率大军攻入和硕特部,同时与承宁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然而,因和硕特部地理环境极为特殊,清军与宁国军队仅推进至半途,便因难以适应当地环境而不得不暂停攻势。
面对僵局,双方决定暂时罢兵,以和硕特部为界,各自退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