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目光,不仅看到了金蝉子十世因果,更看透了他此刻道心深处那一点“执空”的迷障——因悟得“万法皆空”、“自性具足”,便轻视了经典、仪轨、善行等一切外在“相”的修持,将“空”理解成了虚无断灭,将“自性”等同了无需修证!此乃堕入了“恶取空”、“狂禅”的深渊!
“唉…”
一声悠长深远的叹息,自佛祖口中发出。这叹息非是怒其不争,而是带着一种洞悉根本的悲悯与一丝对缘法无常的了然。
“痴儿!”
佛祖的声音恢弘而平静,却如同暮鼓晨钟,重重敲在金蝉子心头,也响彻诸佛菩萨识海:
“汝慧根深种,能见‘佛在心头’,本是可喜。然,汝只见其一,未见其二。执着于‘空’,否定经卷文字,鄙夷净土庄严,此乃着相求知,反落文字障!执空谤法,已坠断灭渊!”
佛祖的声音陡然变得如同金刚怒目,振聋发聩:
“文字乃渡河之筏!净土乃安心之所!佛像乃指月之指!汝弃筏、毁所、折指,如何能渡生死苦海?如何能安躁动之心?如何能见天上明月?”
“汝之灵光,非蒙尘于外物,乃蒙蔽于汝心中这‘我见’之障!自以为悟得真空,实则陷于顽空、断灭之邪见!此障不除,纵有十世慧根,难证菩提!”
佛祖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看到了金蝉子那十世轮回中挣扎求索、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的身影:
“汝根器虽利,然道心未固,灵光蒙尘,难承当下法印。强留灵山,徒增傲慢,反误汝道途。”
“当入凡尘,舍此金身,抛却宿慧,重入轮回!”
“历十世红尘劫火,身经万般磨难,体察众生八苦!于生老病死中,于爱恨情仇间,于颠沛流离处,去亲身验证汝心中之‘空’,去切身体会那‘脚下是灵山’的真谛!”
“待汝身经万劫,铅华洗净,于那最污浊的烟火人间,仍能明心见性,持守本真,方知何处不是净土?何时不可见佛? 那时,方是汝归来之日,证道之时!”
法旨宣毕,佛祖不再多言。那只曾托起三千世界、也曾镇压诛仙阵图的右手,于虚空中轻轻一拂。动作舒缓,不带一丝烟火气,却蕴含着改易因果、裁定轮回的至高伟力!
嗡!
金蝉子浑身剧震!头顶,那象征其深厚佛法修为、隐隐浮现的三朵淡金色虚花(顶上三花雏形),如同被狂风吹熄的烛火,瞬间黯淡、溃散!胸中氤氲流转、滋养元神的五气光华,亦如冰雪消融,顷刻间烟消云散!一身精纯的佛门修为、累世积攒的深厚功德,被生生剥离、封印!
“弟子…领法旨。” 金蝉子面色瞬间苍白,却并无怨恨,只有一丝大梦初醒般的茫然与顿悟前的痛苦交织。他双手合十,对着莲台上的世尊,对着这恢弘的雷音圣境,深深一拜。
拜别未起,其身形已开始变得透明。一点纯粹无暇、却失去了所有修为庇护的真灵,如同剥离了金身的蝉蜕,自那月白僧衣中冉冉升起,散发出微弱却坚韧的灵光。
佛祖指尖轻弹,一道无形的因果之力缠绕上那点真灵。
“去罢。十世之后,吾于灵山,待汝归来。”
那点承载着金蝉子本源意识与十世轮回宿命的真灵,如同被投入激流的石子,化作一道微不可察、却又无比决绝的流光,瞬间脱离了大雷音寺那浩瀚无边的佛光笼罩,穿透三十三天罡风壁垒,向着下方那喧嚣沸腾、爱恨交织、充满了生老病死与无尽欲望的——滚滚红尘人间界,急坠而下!
真灵如流星划破天际,坠向未知。大雄宝殿内,梵音依旧恢弘,金莲依旧坠落,诸佛菩萨的面容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寂。阿难尊者眼中含悲,迦叶尊者合十轻叹。唯有佛祖释迦牟尼,眸光追随着那点坠落的真灵,穿过层层云雾,仿佛看到了那烟火人间里,一个襁褓婴孩被放入木盆,随波逐流的起点。他低垂的眼帘下,是无尽的慈悲与一种对宿命轮回的了然。
灵山法会,因一问而波澜骤起,因一谪而埋下跨越十世光阴的宏大伏笔。佛光依旧普照,梵音依旧涤荡,而那点坠入凡尘的真灵,将在万劫轮回中,去寻觅那“脚下即灵山”的终极答案。
喜欢洪荒:洪荒演义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洪荒:洪荒演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