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一之不可定也若以一定爲一则一而
不变故一不可一若道一则不变不变则
非道神一则不化不化则非神唯一返妙
元虽万不同而一不见一是谓元一之道
吾元始至眞无极上眞元道生吾无神之道
眞之至道之上无神无极是谓元始
眞眞之体倚仗元黄无无之数忽然有一吾
得而见
眞眞无体倚天地而成体无无无数假於
一而有数有体则有物有数则有滋於物
知眞於滋知一非有道者不能
孰能守吾眞一于妙眞见眞一知一一寡一
微守之尊一无始至无极
惟眞见眞惟一知一方其爲见物所不见
方其爲知物所不知其守之也至寡至微
其用之也至溥至博方其守之也几於无
始及其用之也至於无极
眞定无爲一妙无数无爲无数元始眞一
有爲渉於境有数渉於物眞定妙境无境
之境眞一妙数无数之数故曰元始眞一
无神居乎衆始道全无数眞全无爲眞得眞
矣
苟不识眞则一尘可以蔽天一芥可以覆
地儵见其眞则虽在事物间犹无数也犹
无爲也此由衆人无眞故所见皆不眞圣
人自眞故所遇皆无不眞也是谓眞得眞
第五章十五言
眞守眞衆僞不生信信之诚眞道得矣
以眞守眞则无僞不眞以僞求眞则无眞
不僞中庸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所谓天者识发於中有若天然无诚之者
傥有意於诚则是思诚思则有邪思则爲
伪人道之患自此始矣信信之诚无思有
信有信之极自然而诚此爲眞道之极
第六章一百一十五言
神生眞眞生神神合眞变化定无神神入眞
致一後得入神至眞吾归无无
眞神相合虽有变有化而无变无化皆本
自然神神入眞不见其变化由是致一得
一虽千变万化而皆出於无有是谓吾归
无极
太始眞一未生恍惚之数在毫末之始元始
得其妙数守一不变定无固始守神不离一
眞守神神不见守
易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原吾未生
吾从何来及其旣终吾从何去若知其自
来即可知其自去矣太一之始未生之初
恍惚之数在毫末之端方是时一全而不
分元始得其妙数妙数者一之谓也元始
能守一不变定无固始故能独立於天地
之先人所以流浪生死由其不能全一在
於无中不能自持太始之一分爲六用揽
尘成根故有形象无不可定始不能固根
结形成喜怒易其性哀乐动其情去本逐
末遂乖元始至人则不然知尘虚妄尘不
能縁尘旣不縁则六不分一一全於无内
莹发光故无无之用定始始之道固自然
神不离一一不离神以眞守神神不见守
何以故本不离故本自不离守亦无用
吾不爲无无之用不在有有之形妙谷含眞
妙眞含虚妙元眞一之元吾眞自得
知神之生於眞即是爲无无之用知眞之
可生神即是生有有之形无无之用而吾
爲其用有有非形而吾爲其形皆由知始
故楞严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
斯即涅盘无漏眞净但於无用之用用而
不用於有有之形形而不形知见不生知
见无见即是妙谷含眞妙眞含虚眞眞自
得吾不知其得
得一无得眞得眞元妙眞一无有
学道有纤毫所得即爲尘劳故清净经云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佛书云於法实无所
得若云有得得必可矣可得可失所见不
眞若得一而实无得一不可离我即一一
即我是名眞得眞一无有
第七章一百五十三言
皓皓眞元冥冥妙一洞然元谷恍生玉室吾
方抱元素含黄极定其丹檏无色无声寂然
眞体与吾爲一
眞元妙一皓皓其素冥冥其深如谷之虚
如室之温抱元素者天之色也含黄极者
地之象也抱元含黄包括天地以爲丹檏
所谓丹檏无色无声寂然眞体若以有檏
爲檏乃元黄之分非其全也抱元含黄则
天地未分自未始有天地而眞体与吾爲
一矣此之眞体本与吾一由吾不一与一
自异故散失元常元常之道一者自得
吾元始得一眞之道元黄大象妙一清净虚
中化一眞元未变道不可得
元黄大象未始有象唯妙一清净而巳自
虚中化一而大道生若眞元未变妙妙无
形元元无体神神无数眞眞无变则道不
可得
大道隐眞眞元无作神眞一定兴逝不去眞
名乃乆是谓信流眞逺眞还一返
眞散爲道道隐至眞道在天下大而妙元
小而仁义则道有小大得道者生失道者
死则道有得失人存道兴入亡道废道有
兴废若眞一妙元则无作无止无去无来
湛然常存兴逝不去故眞爲常道眞名乃
乆眞从道降流不失信逺不失初道散爲
物去本逺矣而眞未甞?一未甞离若能
还一返眞复归元初则未甞散未甞亡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