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而不复知有动夫孰能止其浊而从事於静以徐复本然
之淸明乎亦孰能久於安而从事於动以徐得养生之道乎
是盖不着动静一边而有无相生之义益明矣
保此道者不欲盈虚者实之本夫惟不盈冲虚无尽故能敝不新成潜虽伏矣本
又曰天道亏盈鬼神害盈人道恶盈欹器之所以不容盈也
故保此道者不欲盈夫不盈必至於敝矣而凡物之成者无
有不敝之时况道欲其敝不尙乎新此所以甯敝而不取新
成也卽此可悟退步之法
归根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虚以待之无爲之先
西华帝君注曰虚无者道之体淸静者道之根世人只从实
处着脚遂尔动作纷纭不已所以生出无限烦恼故要虚要
静然存一虚之心虽虚犹未虚也存一静之见虽静犹未静
也必致虚到极守静到笃方谓之虚方成个静而实与动胥
范围於其中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又曰作兴起也由虚而实由静而动则万物作焉大道所不
辞也然极意於作将性根日漓鲜所归宿是必由动返静从
实返空斯爲还原归本故曰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身外无爲各复归其根姤观月窟复见天根归根曰静止於至善无欲爲要
又曰芸芸众也此承上而深言之芸芸卽众作之谓知其当
复则当各归其根矣譬如花卉之荣皆生於根及其摇落仍
复归於根耳归根则敛尙不谓之静乎
静曰复命返本还元复命曰常不凋不残松栢靑靑知常曰明古今洞达湛然常寂不知
常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妄作?心生法乱气散神离
又曰人有性则必有命而此命卽道也易曰穷理尽性以至
於命则此命字不得轻看混看常常存也惟复命而後可以
湛然常存人患不知有常耳诚能知常则俯察仰观穷幽极
??无弗洞澈不谓之明不可得也反是者昧於此常久之道
而一意於动专力於实势必多所妄作而不免於凶矣
知常容大无不包容乃公细无不入公乃王能爲万物主不逐四时凋王乃天能正德合神明
天乃道一气之始万象之宗道乃久合眞与道何有终穷没身不殆虽天地覆坠吾不与之移
又曰古之达人惟知常斯能浑盖包涵一切渣滓尽归消纳
乃有容矣有容则物我彼此不分畦畛而公大公无我帝王
之度尙不谓之王乎天天之王也王王之天也道极於王正
惟天爲大惟尧则之之谓非天而何而要其所以爲天者非
他道也一切万物均不能常惟道则久存而不敝是亦不息
则久之谓圣人知此所以常奉此道没身而不怠也殆与怠
同
湻风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无上至道万物皆备其次亲之誉之因不失亲亦可宗也其次畏之
怀刑思义其次侮之民免无耻
西华帝君注曰太上卽最上之谓言御世者以道治天下冺
声色神教化潜移默运而其下於变时雍顺帝之则则亦但
知有之而已其次则由道而运爲德於是乎有礼乐制度虽
亦善政善教其不逮最上者远矣故被其泽者亦祗亲之誉
之而已降是而并无其德焉恃夫政文网在前能无畏乎道
路以目能无侮乎
故信不足不知有此理只爲太分明焉有不信自古有死无信不立
又曰夫民至畏而且侮其不信治也明矣而要其所以不信
者上不知道则无以取信於民若上诚信矣民斯从而信之
故曰此上信之不足耳下焉有不信者乎
犹兮其贵言默而识之言寡其尤功成事遂巍乎成功乐奏太平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爲而治帝力何有
又曰离道者治如彼体道者治如此则亦可以见言爲天下
後世法矣而犹讷讷不敢轻出诸口斯不亦贵此言也哉夫
亦曰道本无形不尙迹象我运此道於无爲之中迨功成事
遂使百姓皆谓我自然何快如之
俗薄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太朴旣散仁义乃行智慧出有大僞智慧聪明根尘业识
西华帝君注曰仁义道之所分出也曷以言乎道废而有仁
义盖道是个浑沦的物事原无所爲仁义之名能以道御物
终古只有一道那有个甚麽仁义惟不能体此道而道废於
是乎从道之所分出者致力而天下始有仁义之名矣智慧
本是美德曷以出而有僞盖上古之人如无怀葛天浑浑噩
噩不雕不琢用不着智慧则亦无所爲奸囘自後世智慧一
生而善用之则成美不善用之则爲僞机械变诈皆从用智
慧来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欲牵?顺性爱命国家昏乱有忠臣身心紊乱诚意规中
又曰唐虞二帝均号圣人而千秋万世独推舜爲大孝岂放
勳独不孝乎曰无瞽瞍也舜有瞽瞍孝斯以见商周挚旦均
推良相而推忠者独及逢比岂伊周之不忠乎曰无桀纣也
逢比有桀纣而忠以名更推之诗?小弁知孝子板荡识忠臣
斯义可昭雪矣
还湻章第十九
絶圣弃智忘神养虚民利百倍亲贤乐利
西华帝君注曰圣与智治民者专恃乎此而曷爲絶之弃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