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妃身着家常的藕色宫缎裙,缓步走进来,侍女无声地留在门外。
她目光先扫过儿子略显苍白的面色,眉头轻轻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阿戬,”她在裴戬下首的圈椅坐下,视线落在他手中还未放下的冷茶杯上,语气带着惯常的温和,却也有一丝如释重负,“精神瞧着还是不好。事情再忙,也要顾及身子。不然,何以为圣上分忧?”
裴戬垂下眼帘,把玩着那只空了的青瓷杯,声音平缓得听不出情绪:“儿子知道,有劳母亲挂怀。”
他将杯子轻轻放回桌面,“漠城那头是有些棘手。”
“那些事情自然该你们男儿操心。”端王妃点点头,话锋却忽地一转,似乎要宣布什么早已定下的事情,“今日母亲来,是告诉你另一桩事。晋国公府那边——有了定论。”
裴戬捻弄杯口的指尖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王妃并未察觉儿子这一刹那的凝滞,语速加快了些:“听说郁家那位四姑娘郁澜,同顾府的顾辞,联姻之事,已然说定了。合过八字,纳采也紧锣密鼓地预备着了。想来年前后便能有消息。”
书案上阳光投下的光斑微微晃动。
裴戬只觉得那光芒晃得有些刺目。
喉咙里似乎还残留着方才那杯冷茶的凉意和苦涩。
书房里极安静,静得能听见窗外极远处若有若无的风吹树叶声。
“是么。”裴戬的声音平得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倒是一桩好事。”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母亲的脸颊,落在窗外空茫的庭院一角,仿佛在确认一件与己无关的日常消息,“顾家也算累世簪缨,顾辞为人端方有度。很是相配。”
王妃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谁说不是!两家本就门当户对,顾辞那孩子,也是出挑的。”她顿了顿,看着儿子,语重心长地加了一句,“这下好了,日后你也省心些。不必再顾忌着旁人的心思。”
那句“旁人”所指,书房内的两人皆心知肚明。
郁澜对裴戬那点若隐若现的情愫,即便不为外人所知,又岂能瞒过端王妃的眼睛?
裴戬的呼吸悄然停滞了一瞬,胸腔里那点被冷茶压下的滞涩再次翻涌上来。
他默然片刻,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母亲。”
王妃被他这一声唤得微微一怔。
“儿子说省心,是指这门亲事能成,于晋国公府、于顾府,皆是稳妥安稳,不必徒增波澜。”他微微停顿了一下,才接着道:“至于旁人,郁四姑娘从此自有她的归处和前程。母亲对她,亦不必再心存芥蒂或是旁的打算。”
端王妃嘴角原本浮起的轻松笑意,闻言一点点凝固,最终彻底敛去。
儿子此刻的眼神并无怒意或哀求,只有一种近乎肃杀的命令。
“……好,”端王妃心头滋味复杂难言,沉默了半晌才吐出一个字,随即又叹了口气,,“知道了。只要你不糊涂,我自然乐得清净。”
裴戬略一点头,表示听见了。
他没再说话,缓缓站起了身。
午后刺白的光线将他的身影投射在身后青砖地面上,那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他没有道别,径直朝着书房厚重的木门外走去,脚步无声,背影很快融入了门外长廊里,只留下一片沉重的寂静,沉甸甸地压在端王妃的心头。
……
晋国公府,郁澜的院子里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
屏退了下人,郁澜正动作麻利地翻检着一个不大的包袱。
她拿起一件明显是男子款式的青黛色圆领细布长衫抖了抖,随即又抽出几样东西。
一块天青色折好的方巾,还有一只小巧的青玉簪。魏知虞坐在一旁的圆凳上,绞着手中的帕子,脸微微发白,看着郁澜利索的动作,几次张嘴想说什么,都咽了回去。
“堂嫂,好了。”郁澜拿起那件男衫递给魏知虞,语气不容置疑,“换上这个。”
魏知虞接到手里,柔软的布料触感清晰,她捏着衣襟,犹豫再三还是小声开口,声音里满是忐忑:“四妹妹,我们真的非要去……那种地方吗?这太……倘若……”
倘若被人发现,她几乎能想象出随之而来的惊涛骇浪。
“非去不可。”郁澜言简意赅地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
她已经利落地除下了身上的女子裙装,束起长发,拿起一顶小小的文生巾利落地罩在发髻上,青玉簪一插固定。
眨眼之间,一个俊秀清朗又带着一丝洒脱的少年郎便出现在魏知虞眼前。
看着眼前一身男装的郁澜,神态自若得浑然天成,仿佛天生就该如此装扮。
魏知虞下意识地又绞了一下手帕,喉头艰难地滚动了一下,终究还是慢吞吞地换上了那件过宽的男衫。
郁澜走过来,麻利地帮她用方巾包好发髻,同样簪上小簪。魏知虞感觉自己全身都绷紧了。
“走,”郁澜将一个小荷包塞进自己怀里,又提起包袱,“待会儿出去,若有人问起,只说随我去东城的悦文坊,尹家二小姐佳慧处赏玩新得的画本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