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听到一个金属敲击声,不像是铜锣。
张子舟循声望去,就见明远楼上数面令旗,正在挥舞。
“入场已毕,闭门上锁,全场肃静!”
这个片区的兵丁,大声喊道。
噢。
原来刚才的敲的是云板啊。
张子舟后知后觉,此刻大门、仪门应该都封锁了。
他赶紧坐正了,因为这意味着院试正式开始。
院试比府试还严格。
这一点,光看巡逻的都是跨刀兵丁,就明白了。
是以,整个考场都特别安静。
只有差役的脚步声,陆续传来。
他们带来了考试的试卷,和五章草稿。
至于试题,和县试、府试一样,都是用纸写好,贴在木板上,由兵丁举着绕场数圈。
老规矩:四书题两道,五经文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道。
张子舟飞快的把题目抄在草稿上,然后分析。
第一道四书题:先之,劳之。
挺正常的一道题,出自《论语·子路篇》,说的是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第二道四书题:不重不威。
也很正常,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或许是因为题目过于正常,张子舟一抬头,就看到好几个举子,已经提起笔写草稿。
嗯……除了张子舟。
他现在,正在思考这两道题,为什么这么正常。
倒不是他疑神疑鬼,而是对这么多年的科场厮杀,有清醒的认识。
正琢磨呢,就见御史带着一帮学官,开始在场中巡视。
陈胤宇也看到了他,眼里闪过一丝狡黠,这题难吧。
就好比蛋炒饭,是鉴定一个厨师厨艺高低的菜。
这两道题,就是要平凡中见神奇。
好好写吧,老弟!
陈胤宇离开了考场。
张子舟还在摸下巴思考,把和两道题有关的想了一遍。
有了!
朱子在这段话注释的最后一句,写的是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意思是说,学生要通过实践和反思领悟,“先之、劳之”的真谛。
于是。
张子舟在纸上,写下了一句:
且天下事未有以步趋人后为老成,以苟且图安为得计者也。
破题,是八股文最重要的一点。
碰到懒一点的阅卷官,阅卷的时候,就看一眼破题。
当然,破题是八股文的开始也是精华,题目破的好,事半功倍。
破题之后便是承题。
这一世的张子舟,已经系统学了几年的八股文,因为心态不好,所以用不出来。
张子舟穿越来了之后,又通过原主的那些书,了解的透彻。
破题写完,张子舟就停不下来,洋洋洒洒一篇八股文,仅用了一个时辰就写出来了。
这时到了饮水、上厕所的时间了。
坐在对面的举子,看到这一幕,瑟瑟发抖。
作为隆昌府的府第三,坐在德兴府案首的对面,本就压力很大。
又看到张子舟下笔如有神,自然慌得很。
他本来想起身出恭,瞧见张子舟已经把一页草稿吹干,放一边,准备写第二篇,顿时不想去了。
他立刻坐下,抓耳挠腮的写第二题。
他的成绩本就不如对面的张子舟,若是再不努力破题,这场院试,就要折戟沉沙!
考场氛围紧张,张子舟没留意对面,只觉得口渴,便起身示意兵丁,我要去喝水。
兵丁拿了一块牌子,递给他。
张子舟双手接过,看了下,正反两面都有字。
一面“安静”,另一面“饮水”。
张子舟小心翼翼的出来,在兵丁陪伴下,到了号舍区外面。
那里有一个大水缸,缸旁边放着桌子,桌上是葫芦做的水瓢。
他还没喝,差役送来了一碗人参汤。
兵丁眯着眼睛,完全没看到差役这个人。
这就是科场的便利。
涉及到饮食、住宿类的事情,都会通融。
张子舟感激的接过参汤,不慌不忙的喝完,还给差役,拱了拱手,回自己的号舍。
准备写第二题。
斜对面的一个举子,正满脸痛苦的思考,这题该怎么破。
想不明白,完全想不明白!
瞥见张子舟已经在磨墨,那举子脸色更痛苦了。
张子舟磨完,提笔蘸墨准备写第二题。
第二题,不威不重,后面一段: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朱熹注释的时候,引用了游酢的一句话。
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
有了!
张子舟在草稿上,飞快的写下破题的一句: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然后,又写了承题的一句: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
两句写完,就文思泉涌,张子舟彻底做到了物我两忘。
甚至笔一蘸墨,就在草稿上,用小楷写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