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泰面如死灰地被拖走了,被朱元璋下令打入诏狱。
当然,为了确保之前毒杀陈平的事情不会再发生,这一次关押钱泰的是另一座诏狱。
事实上,如今陈平所在的诏狱基本上就只有陈平这一个“犯人”,至于其他的罪犯要么被转移走,要么干脆就是锦衣卫假扮的。
朱元璋已经认识到陈平的重要性,怎么可能还会将他当做一般的犯人来看待呢?
“这是怎么回事?按照你的机会,来找你的不该是吕本吗?”
钱泰被带走后,朱元璋质问道。
李擅长经过刚开始的惊讶后,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躬身解释道:
“启禀皇上,想来是上次胡惟庸一案的风波,让吕本多了几分警惕之心。”
经过李擅长的解释,朱元璋这才明白前因后果。
原来当初吕本也曾经来是来找李擅长的百官之一,只是后来胡惟庸案发,吕本虽然无事,但对局势本能地有了警惕之心。
再加上内阁之事时李善长面对百官的反应,吕本经过亲自拜访李擅长,暗地里已经琢磨明白,看似被剥夺官身的李擅长,如今又是和朱元璋一伙的。
“原来如此,那吕本知道是你在背后掌控新精盐反而觉得其中有诈,这才没有上当。”
朱元璋不由恨声道:
“吕本这个老狐狸,当真是滑溜!”
骂归骂,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朱元璋又问道:
“韩国公,你可还有什么高见?”
李善长闻言思索片刻,回答道:
“那钱泰看似和吕本毫无关联,实际上就是吕本故意设局抛出的替死鬼,对方这也是在表明态度,想要用钱泰的命来息事宁人。此事不成,往后也不会再对精盐下手,只是想要再揪出他来就难了。”
引蛇出洞变成打草惊蛇,想要再抓住对方,自然是没那么容易了。
再加上吕本有皇亲国戚这层身份存在,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时候,哪怕是朱元璋也不好动他。
除非是朱元璋不顾后果,强行将对方铲除。
可只是一个吕本的,明显是不值得朱元璋这么做的。
“哼!他倒是把后路都准备好了!”
朱元璋哼哼骂了两句,摆摆手道:
“罢了罢了,只要他以后不再倒卖精盐,那先留他一命也未尝不可!”
说到底,对朱元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精盐倒卖的问题,吕本当个缩头乌龟不再出手,对朱元璋来说也算是解决问题了。
“陛下圣明!”
李善长嘴上应道,心里面却明白朱元璋这句话不过是将“斩立决”三个字换成了秋后处决而已。
别看吕本是太子朱标的老丈人,和朱元璋是亲家,但手胆敢伸到精盐,那就是死罪。
现在不除掉吕本,无非是没找到证据。
至于以后?
李善长太清楚这些为官者的本性了,也太明白朱元璋手段的狠辣。
若是吕本一直低调也就罢了,可一旦露出什么马脚,等待着吕本的,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吕本和精盐的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朱元璋却是将目光重新落在李善长身上。
“善长啊这次咱可真是多亏了你出手,否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次精盐倒卖的麻烦,咱在这里谢谢你了。”
或许是经历过陈平的“洗礼”,现在的朱元璋抗性明显比过去高了,看着年事已高的李善长居然觉得顺眼了不少。
至少李善长胆子再怎么大,也不敢像陈平那样肆意辱骂当今皇上吧!
李善长感受到朱元璋话语中诚挚的谢意,心中微微一惊。
他知道过去自己一直不受朱元璋待见,如今为什么态度对自己突然缓和了?
总不能是解决精盐倒卖那么简单吧?
毕竟这件事他处理得并不算多么完美,只抓到钱泰这个替死鬼,真正的幕后黑手吕本可还是逍遥法外。
“草民能为陛下小李已经是三生有幸,陛下不必如此!”
话虽然是这么讲的,但是时隔这么多年,重新感受到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李善长心里面还是十分复杂的,有欣喜也有感动。
这一声“善长”,他还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从朱元璋口中听到!
李善长心里能不感动吗?
虽然他不知道,这是朱元璋被陈平指着鼻子骂(隔着一面墙)的结果。
看着李善长这番表态,朱元璋心底里也是暗自反省。
过去这么对待李善长,是否太过严苛?
或许这李善长是有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可到底对咱还是忠心的。
不像是胡惟庸结党营私,也不是吕本这般胆大妄为染指精盐。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从陈平那里知道了一件事。
现在的大明朝虽然成功建立,但是现状和未来并不安稳!
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他一己之力就想要建立一个强盛的大明帝国,可以预见难度会有多大。
为此朱元璋自然是需要更多的得力部下,而眼前的李善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