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又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到六月中旬,平阳的雨季正式来了。
姜梨的花圃,沟渠、花垄已经建了七七八八,主屋还没有开工,只等着雨季一过便可以着手修建主屋。晏行留下了部分工匠用太湖石堆叠假山。
姜梨也没有闲着,开始四处物色好的花木母本,只等着尽快将花圃种起来。
然而平阳的花市已经极其成熟,各大花行又各有特色,几乎将市场垄断。这其中,除了正经商户和一些栽培鲜花售卖的百姓,一些世家也瞄准了花木市场巨大效益,纷纷对外开放花圃和园子,收些银钱。
平阳可以说百花竞秀,说不出的繁华。更别说每个清早和傍晚,穿行在各街头巷尾卖花的姑娘和游商。
要想在这样遍地繁花的花市争得一席之地,并不是简单的事,除非能够做到别人所不能。
姜瑶笑着道:“趁着这几日下雨,正好到各处去看看,有没有要合适的花芽和母本。”
按照姜梨的设想,花圃主要栽种芙蓉和牡丹,当然也要种一些茉莉、蔷薇、海棠之类的香花,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做香料。一棵好的牡丹价值不菲,老桩更是难得,但普通的品种寻起来也不是太难。
先种一些普通大众的品种,等有了好的花芽,接上几头,自然便能慢慢培育出来一些名品。这样的也就三五年时间。
种花圃她有经验,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下了一夜的雨,到了早上便明显小了。姜梨带着锦儿和落英,撑着油纸伞,慢慢走在花市的巷子里。
“姑娘,前面就是‘锦绣苑’了。”锦儿指着巷子尽头那座气派的大门,朱漆大门上挂着块黑檀木匾额,上面的“锦绣苑”三个字飘逸风流,门前的台阶上摆着两盆开得极好的魏紫。
去年的万花会花王是魏紫,万花会一过魏紫价格大涨,家家花行都养魏紫。恐怕今年一过,魏紫又要变成姚黄了。
姜梨收了伞,走进店里。
阁内暖意融融,紫檀木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色花盆,里面栽着的都是些罕见品种,有开着紫色花朵的“墨牡丹”,叶片带金边的“金边瑞香”,连最普通的月季,都修剪成了精致的球形。
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掌柜笑着迎上来,“这位姑娘想买些什么?”
“请问掌柜,你们店里都有些什么花品?”姜梨开门见山。
“姑娘要是想买些寻常月季、栀子,我这儿都有,不知姑娘都想要些什么?”
“这些都太寻常了,我打算要些蔷薇、茉莉、海棠之类的花苗,一年的苗不嫌多,若是能够有三五年的苗是最好。”姜梨扫了眼架子上的各色盆景,笑着道。
掌柜心里一喜,没想到一开门就来了大主顾,昨晚上的财神爷算是没有白拜。他殷勤的将姜梨让到桌前坐下,又让伙计沏了茶过来,才坐到姜梨对面,“姑娘慢慢想,都要些什么品类,我这里不够或者没有的,我再让人去别处花圃拿过来。”
姜梨微微笑着道:“重瓣茉莉至少要八百株,海棠可以少一点,五百株就行,蔷薇不用太多,只是用来做花架,一百株就行。另外若是有牡丹老桩,不拘多少都要。”
掌柜听得心花怒放,那张满是褶子的脸上越发只见牙不见眼,“姑娘说的这些,我这里都有,只是数量大概不够一些。但四处去凑凑也可以备齐。”
他不失时机说起自家花圃的好话,“不是我这里说大话,这平阳城里能比我这里花品多的找不出来第二家,我这里不仅品类多,而且包成活,姑娘若是拿回去没有种活,可以来找我。”
掌柜的拍着胸脯打包票。
姜梨微微笑笑,“只要是平阳爱花之人,锦绣苑便没有不知道的。我也是慕名前来。”
掌柜越发高兴,这样爽利又不挑剔的主顾不好找,“不瞒姑娘,我这里光是牡丹的老桩都有一百多盆,姑娘看看是不是全都要。”
一百多盆老桩?姜梨还真是有些意外。
“不知那老桩都在何处?方不方便看看。”姜梨道。
“姑娘跟我来,”掌柜起身,把姜梨让进后院。
后院布置得安静幽深,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穿过一片花畦,尽头搭着座高大的竹棚,棚下整齐摆放着百余盆牡丹老桩。
“姑娘您看,”掌柜指着最前面一盆,脸上满是得意,“这是株姚黄老桩,去年从一老花农手里收来的。今年万花会花王便是姚黄,这株买回去定然不亏。”
这些老桩都算不得精品,掌柜有些言过其实。但好在这些老桩都在十年以上,若是接几个好些的接头,也是牡丹中的上品了。
她笑着道:“这些老桩都有一定年份,但买回去还需要精心培育打磨,掌柜的不如便宜一些,我便全部定下了。”
姜梨衣着不俗,掌柜的一开始以为哪家的贵女买花建园子玩玩,但现在听她开口,居然是个懂行的。
锦绣苑的老桩年份足,却因品种普通,加上没有人认真料理,放在这里许久了也没能卖出去。占地不说还难伺候,掌柜的真心急着出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