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目光灼灼地看着门子:“请老弟当着所有人说一句,一别七年,今日之前,你我可有联络?”
门子摇头道:“我对天发誓,并无任何联络。如有不实,天打雷劈!”
贾雨村点点头:“你告诉知府大人,你可认得堂上这个女孩儿吗?”
门子略微犹豫了一下,看了金陵知府一眼,金陵知府点点头,目光坚定,示意你都要天打雷劈了,照实说吧。
“知府大人,此女就是甄士隐丢失的女儿,甄英莲!”
一言既出,满堂哗然。英莲喜极而泣,贾雨村暗暗松了口气。薛蟠跳了起来,金陵知府甩了甩分头。
贾雨村之所以敢直接点出门子来作证,并非冒险一搏,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红楼梦原文中,这门子虽然给贾雨村递了护官符,但在整个事件细节中的表现,却耐人寻味。
其实从刚一开始,他就在试探贾雨村的态度,按照贾雨村的态度来给贾雨村出主意。
门子上来就告诉贾雨村被拐女子是甄英莲,因为他不但记得英莲眉心的红痣,而且好巧不巧,那拐子带着英莲刚好租住在了他家里。
他通过和英莲的攀谈回忆,已经确定了英莲的身份。而他直接告知贾雨村,就是看贾雨村打算如何做。
一边是护官符里的薛家,一边是对自己有恩的甄士隐,贾雨村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品,也决定了门子后面会出什么主意。
门子这个职位,要想有前途,就必须成为官员的心腹。贾雨村是新任知府,门子必须摸清贾雨村的人品,才能混得下去。
这是门子的智慧,也是绝大多数底层公职人员生存的智慧,并不牵涉善恶,只是迫于无奈的手段。
但在原文中,门子详细讲述了冯渊如何想娶英莲,也说英莲被薛蟠抢走,多半又是羊入虎口。
原文说:“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只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他已经尽力地在提醒贾雨村,那是你恩人的女儿,如今被薛蟠拖去,不知死活,你是什么态度?
原文中贾雨村是这样说的:“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
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这段话一出,门子就已经知道了贾雨村的态度,心里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贾雨村先是把冯渊看上英莲断定为孽障遭遇,也就是说他们命不好,是天注定的事儿,不是我能管的。
第二句同情了一下英莲的遭遇,感慨一下。第三句断定英莲在薛家过得肯定好不了。
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切不要议论他人!只说这官司怎么办才好吧!
领导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就是明摆着告诉门子:你说的我都知道了,我管不了。你就说怎么做最好吧!
门子绝不可能再追问一句:“老爷,那可是你恩人的女儿啊,你真的不管了吗?”
如果问出这么一句来,他就不会当门子了,肯定现在还在哪个庙里当和尚呢。
估计门子只能暗自叹息一声。贾雨村一个受恩之人尚且不管,自己作为一个邻居,能管到哪里去?
尽力了,问心无愧。这已经是门子能为英莲做的最后的努力了。
很多讲解红楼梦的,都喜欢把门子说成和贾雨村是一类人,都是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其实不然。
门子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但他尽力劝有能力且应该扶一把的人去扶,不能说是冷漠无情。
如今贾雨村就是看透了门子的为人,才敢赌这一把,他赌门子在顺水推舟的情况下,愿意帮英莲一把。
唐铁嘴眉头紧锁:“这位差大哥,一别七年,幼女已成少女,你何以还能认得此女?”
门子既然说出了真相,心中反而没有了犹豫。言辞也流利许多,侃侃而谈。
“七年前我在葫芦庙时,甄士隐家人常带着英莲过来庙里玩耍,我们全庙人都认得。
那眉心红痣,自幼便有,眉眼口鼻,与小时并无二致。且拐子带英莲租住我家房屋。
我和娘子趁拐子不在时,多次询问。开始时英莲害怕,只说是拐子的女儿,后来才哭着说是被拐的。
家在何处,年幼不知,但还记得家旁边有个小庙,常去玩耍,便知不错的了。”
唐铁嘴情知被贾雨村算计了,但自己之前已经信誓旦旦,说过只要贾雨村找出这样的证人来,便不再纠缠,此时也无法食言。
因此唐铁嘴只能另辟蹊径:“贾大人,就算这女子确实是甄英莲,但其父已无官身爵位,难称官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