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六旬“追求者“与直播间的“修罗场“
李淑琴把手机支架往广场舞池的老槐树下一扎时,晨露刚被太阳晒成水汽。七点整,她穿着粉丝新寄的湖蓝色运动服,一米七八的个子往队伍前一站,像株挺拔的芦苇。“家人们早!“她对着镜头挥挥手,眼角的笑纹里还沾着点阳光,“今天学新动作'蝴蝶飞',看谁学得最快!“
音乐刚起,人群外突然传来阵自行车铃铛响,“叮铃叮铃“穿透了《最炫民族风》的旋律。众人回头一看,杨永革骑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绑着束塑料玫瑰花,红得发亮,车后座还架着个保温桶,晃晃悠悠地停在舞池边。
“淑琴!“他捏着车闸喊,声音比喇叭还响,“给你带了豆浆油条!“
李淑琴的舞步顿了半拍,湖蓝色运动服的领口微微发潮。这杨永革是社区活动中心的象棋队队长,六十四岁,比她小六岁,上个月在老年大学听了她的直播课,回去就开始天天往公园跑,今天送茶叶蛋,明天递酸梅汤,比直播间的火箭刷得还勤快。
“杨师傅,我们在排练呢。“她往旁边挪了挪,尽量让镜头避开那束塑料玫瑰,“豆浆你自己留着吃吧。“
“专门给你买的,甜口的,知道你不爱喝咸的。“杨永革把自行车往树上一锁,拎着保温桶就往她跟前凑,差点被张大妈的红绸扇绊倒,“淑琴,我看了你的直播,那'扭胯杀'跳得真好,比年轻时的邓丽君还带劲。“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
“这老头谁啊?“
“塑料玫瑰?太土了吧!“
“琴姐快怼他!“
“我赌五毛,李奶奶快来了!“
李淑琴的脸有点发烫,正想找话岔开,就见李奶奶拎着布包从公园东门跑进来,蓝布衫被风吹得像面小旗子。“琴姐,我来......“她的话卡在喉咙里,眼睛直勾勾盯着杨永革手里的保温桶,布包里的萝卜糕盒子“咚“地撞在腿上。
“李奶奶来啦!“张大妈眼尖,赶紧打圆场,“快来快来,刚教到'蝴蝶飞',就等你了。“
李奶奶没动,只是盯着杨永革:“你谁啊?在这瞎凑啥热闹?“
杨永革把保温桶往石桌上一放,挺了挺胸脯——他年轻时当过兵,站姿还带着股子军人的硬朗,就是头发稀了点,露出光溜溜的头顶:“我是杨永革,象棋队的,来找淑琴......请教广场舞。“
“请教广场舞带豆浆?“李奶奶挑眉,布包往石桌上一摔,露出里面的铝制饭盒,“琴姐,我给你带了刚蒸的南瓜糕,比外面买的干净。“
两个饭盒在石桌上并排放着,一个印着“老干部活动中心“,一个缠着蓝布条,像两只对峙的小兽。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噌“地涨到五万,弹幕刷得比音乐还热闹:
“'修罗场'来了!“
“南瓜糕VS豆浆油条,我站南瓜糕!“
“李奶奶气场两米八!“
李淑琴头疼得厉害,一边是跳着“蝴蝶飞“还不忘偷看的老太太们,一边是镜头里滚动的起哄弹幕,她清了清嗓子:“杨师傅,想学广场舞就站后排,李奶奶,你赶紧站好,我们要开始了。“
音乐重新响起,她强装镇定地领舞,眼角的余光却总瞟向石桌。杨永革果然站到了后排,跟着比划,胳膊甩得像打太极,逗得前排的老太太们直笑;李奶奶站在第二排,腰挺得笔直,胯扭得比平时更用力,湖蓝色的身影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一支舞跳完,杨永革第一个冲上来,递过瓶矿泉水:“淑琴,擦擦汗。“
李奶奶紧随其后,掏出块绣花手帕:“琴姐,用这个,吸水。“
两人的手在半空差点撞上,杨永革“哼“了一声,把手帕往兜里塞;李奶奶也不甘示弱,矿泉水瓶往石桌上一放,发出“咚“的闷响。
“谢谢你们,我自己带了。“李淑琴从包里摸出自己的水杯,拧开盖子喝了口,“杨师傅,你要是真心想学,就让张大妈带带你,她教得好。“
“我就想让你教。“杨永革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淑琴,我知道你一个人过,我也是单身,儿女都在外地,咱俩搭个伙呗?我会修水管,会换灯泡,还会......“
“会下象棋是吧?“李奶奶打断他,“琴姐不爱下象棋,她爱听粤剧,你会唱吗?“
“我......“杨永革卡壳了,他这辈子就会唱《打靶归来》。
“我会!“李奶奶立刻接话,捏着嗓子就唱,“落花满天蔽月光......“虽然跑调跑到姥姥家,气势却足得很。
直播间的粉丝笑疯了,礼物特效“火箭““飞机“刷个不停,有人还刷了个“保时捷“,弹幕说:“给李奶奶加鸡腿!“
李淑琴笑得直不起腰,腰上的赘肉颤悠悠的:“行了行了,别唱了,杨师傅,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现在不想找伴,谢谢。“
杨永革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拎起保温桶就往自行车那走,走到半路又回头:“淑琴,我不会放弃的!“说完“叮铃铃“骑着车走了,塑料玫瑰花在车把上晃得像团火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