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层峦叠嶂,古木参天。孤鸿孤身一人,腰悬镇渊剑,背负行囊,按照林雪柔提供的模糊线索,一路寻访古迹,打探消息。数日后,他来到一处被遗忘的山坳。此处人迹罕至,唯有一条荒草萋萋的小径通向一座半塌的古观。
观门虽朽,匾额上“重阳观”三字却依稀可辨,笔力遒劲,隐有道韵。孤鸿推门而入,尘土簌簌落下。观内蛛网密布,塑像蒙尘,唯有正殿中央供奉的吕祖神像,虽经岁月侵蚀,依然宝相庄严,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人心。
“吕祖古观……”孤鸿心中一凛,上前恭敬一揖,“晚辈孤鸿,为解友人‘引’毒之困,斗胆闯入仙观,恳请祖师爷赐下明路。”
他恭敬叩首三次。起身环顾,殿内除了一些残破的经卷和蒲团,并无特别之处。孤鸿并不气馁,开始仔细搜寻。他检查神龛、供桌、墙壁,甚至撬开了观后几块松动的地砖。
在一处被泥灰覆盖的石缝中,他摸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拂去灰尘,封面无字,内页却写着蝇头小楷,正是吕祖亲笔所书的《重阳丹基论》残篇!
孤鸿心中狂喜,迫不及待地翻阅。书中并非全是丹道秘诀,其中一篇《论邪祟侵扰与心脉清源》引起了他的注意。文中提到,吕祖当年曾遇一种类似“引”的邪术,此术并非纯粹毒物,而是以特殊手法将一种阴毒心念种入受害者识海,与内力结合,形成类似“心魔种子”的存在。强行拔除,极易损伤宿主心脉神魂。
文中记载了一种独特的化解之法——“以武入道,以念破妄”。并非用药石针灸,而是通过特定的内功心法和剑诀,引导宿主自身意志与内力,去识别、包容、最终净化那枚“种子”。此法极其凶险,需施术者与受术者心意相通,且施术者需具备极其精纯刚正的内力根基,方能承受净化过程中的巨大反噬。
“以念破妄……以武入道……”孤鸿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希望的光芒!这正是针对冲虚情况的法门!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心法总纲和一套名为《净心诀》的辅助剑式。
更重要的是,文章末尾提到,吕祖晚年曾将此法的关键印证与改良心得,留于一处名为“洗心崖”的隐秘所在,需有缘人自行寻觅。那里,可能有更完整的指引。
孤鸿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重阳丹基论》残篇收入怀中。他按照书中记载的方位,向终南山更深处寻去。山路愈发崎岖险峻,云雾缭绕。终于,在一处陡峭悬崖的半山腰,他找到了刻着“洗心崖”三字的石壁。
石壁光滑如镜,寸草不生。孤鸿运起目力,仔细搜寻。在瀑布飞溅的水雾掩映下,他隐约看到石壁上有几个浅浅的指印凹槽。
他伸出手指,依次按入凹槽。指印大小、深浅、角度都极为讲究。当他按完最后一个凹槽时,整面石壁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门无声滑开!
门后并非洞穴,而是一条向下延伸的石阶,尽头是一间小小的石室。室内干燥,中央石台上,放着一个古朴的青铜匣。
孤鸿打开匣子,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两样东西:一枚非金非玉、刻满玄奥符文的黑色令牌,以及一卷用特殊兽皮制成的卷轴。
拿起令牌,一股冰凉的气息顺着手臂传来,令牌上符文微微亮起。孤鸿心中一动,尝试注入一丝内力。令牌符文骤然大亮,一股清凉的气息瞬间涌入四肢百骸,驱散了连日奔波的疲惫,连之前留下的暗伤似乎都舒缓了不少。此令牌,竟是一件能滋养心神、抵御阴邪的异宝!
展开兽皮卷轴,上面赫然是《净心诀》的完整剑谱和配套的内功心法详解!图文并茂,详尽无比。孤鸿如饥似渴地研读,只觉豁然开朗。这套剑法精妙绝伦,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破除虚妄、安定心神的至理,与他自身的《镇渊诀》路子截然不同,却又隐隐相合。
“天助我也!”孤鸿收起令牌和卷轴,心中充满了对吕祖的感激。他明白,有了这两样东西,结合林雪柔的医术和苏清颜的守护,冲虚的“引”毒,终于有了根除的希望!
然而,就在孤鸿准备离开洗心崖时,一股极度危险的气息如同冰冷的毒蛇,悄无声息地锁定了他!
孤鸿猛然回头,只见石门处,不知何时已站定一人!来人一身锦袍,面容儒雅,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却锐利如鹰,仿佛能看透人心。他手中没有兵刃,只随意地负在身后。
“吕祖遗泽,岂是尔等宵小觊觎之物?”那人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小子,你的气运倒是不错,竟能找到此处。不过,也到此为止了。”
孤鸿心中警铃大作!此人武功深不可测,气息阴柔绵长,绝非善类!他瞬间摆出防御姿态,镇渊剑虽未出鞘,剑意已然凝聚!
“阁下是何人?为何在此设伏?”孤鸿沉声问道。
“在下魏千机,”那人微笑道,笑容却未达眼底,“江湖人送外号‘医仙’。听说吕祖古观有祛除奇毒的秘法?贫道特来‘拜访’,顺便……取回本该属于医家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