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喺物质》(粤语诗)
文/树科
量子,电子,分子
你哋喺你哋
你哋,噈喺你哋?
你哋,噈喺你哋
咁话,佢哋?我哋呢?
我哋,仲喺你哋啊……
唔喺咩?喺唔喺?
系,唔喺
喺,唔系……
系嘟唔系
唔系嘟喺
喺嘟唔喺……
我喺你哋
唔喺你哋
我噈系我……
你系喺你
我系喺我
精神喺精神……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29.长沙城湘讧畔
解构物质与精神的辩证诗学
—— 赏析树科粤语诗《物质喺物质》
文/阿蛋
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领域,树科的《物质喺物质》以其独特的语言形态、深邃的哲学思辨与前沿的科学视野,构建起一座连接微观物理世界与人类精神维度的诗性桥梁。这首诗作于 2025 年 7 月 29 日长沙城湘江畔,收录于《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虽篇幅精短,却如一粒蕴含宇宙奥秘的量子,在语言的碰撞与逻辑的推演中,绽放出关于 “存在” 本质的璀璨思考。本文将从语言符号学、量子哲学、辩证逻辑与诗学传统四个维度,对这首诗作深度赏析,揭示其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思想深度。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赋能:语言符号的解构与重构
语言作为诗歌的载体,其形态与质感直接决定了诗作的审美品格与思想张力。《物质喺物质》最显着的艺术特征,便是对粤语方言的创造性运用。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征,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口语化、生活化特质,这种 “雅” 与 “俗” 的交融,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
诗作开篇 “量子,电子,分子 / 你哋喺你哋 / 你哋,噈喺你哋?”,以三个典型的微观物理概念 “量子”“电子”“分子” 切入,打破了传统诗歌以自然意象或人文意象开篇的惯例,展现出鲜明的现代科学视野。而 “你哋”“喺”“噈” 等粤语词汇的运用,则将抽象的科学概念拉入日常语言的语境中,形成了 “科学术语” 与 “方言口语” 的奇妙碰撞。“你哋” 作为粤语中第二人称复数代词,对应普通话的 “你们”,诗人用这一具有亲近感的称谓指代微观粒子,消解了科学概念的冰冷与疏离,赋予其人格化的特质;“喺” 作为粤语中最常用的判断动词,对应普通话的 “是”,其发音短促、干脆,与 “噈”(粤语中表强调的副词,可理解为 “就”“正是”)搭配使用,既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又在反复设问与肯定中构建起逻辑的张力。
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索绪尔曾提出 “能指” 与 “所指” 的理论,认为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象(能指)与概念意义(所指)构成的统一体。在《物质喺物质》中,粤语方言的 “能指” 与科学概念的 “所指” 形成了一种错位与重构。例如 “喺” 这一词汇,其日常口语的能指形态,本应对应生活场景中的简单判断,而诗人却将其用于对微观粒子存在本质的界定,使得 “喺” 的能指与 “物质存在” 的所指之间产生了新的意义空间。这种错位并非语言的误用,而是诗人的刻意为之 —— 通过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嫁接,打破了两种话语体系的界限,让读者在熟悉的方言语境中,更易进入对陌生科学概念与哲学命题的思考。
此外,粤语的语音特质也为诗作增添了独特的韵律美。粤语拥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为丰富,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诗句在朗读时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唔喺咩?喺唔喺?/ 系,唔喺 / 喺,唔系……” 这一段,“唔喺”(不是)与 “喺”(是)的交替出现,配合粤语声调的起伏,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变化,仿佛是一场关于 “存在” 的辩论,在声音的往复中,将思想的矛盾与张力具象化。这种韵律美并非刻意追求的格律,而是方言本身的语音特质与诗歌思想内容自然融合的结果,体现了 “形式即内容” 的现代诗学理念。
二、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交融:存在本质的诗性追问
如果说粤语方言是《物质喺物质》的 “形”,那么对量子物理与哲学思辨的融合,则是这首诗的 “神”。诗人以微观物理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 “量子”“电子”“分子” 等粒子存在状态的追问,逐步深入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与深刻的思想深度。
量子力学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量子力学中的 “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提出)认为,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粒子的存在状态具有随机性与概率性;而 “波粒二象性” 则指出,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其存在形态取决于观测方式。这些颠覆性的科学理论,不仅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思维,也对传统哲学中的 “存在论” 产生了深远影响。《物质喺物质》正是抓住了量子力学的这一思想内核,以诗歌的形式对物质的存在本质进行追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