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通天峰已飘起零星雪沫,山腰处的外门讲堂却透着暖意。这座由青石搭建的长屋,是青云门专为外门弟子开设基础课程的地方,屋顶铺着防雪的青瓦,屋内燃着驱寒的灵炭,空气中除了炭火气,还飘着淡淡的墨香与灵气 —— 那是弟子们书写心法笔记、运转入门灵气时散发出的气息。
六岁的万剑一跟在万震云身后,小手紧紧攥着父亲的衣角,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他穿着一身缩小版的青色修炼服,领口还绣着小小的 “万” 字,身形比同龄孩子略高些,却依旧在一众十岁左右的外门弟子中显得格外娇小。
“一会儿进了讲堂,就坐在最后排的空位上,多听、多看、少说话,有不懂的先记在心里,课后爹再跟你讲。” 万震云弯腰,在儿子耳边轻声叮嘱。此次带万剑一旁听,并非为了让他提前学新内容,而是想让他接触 “群体修炼教学”—— 毕竟未来进入龙首峰,终究要融入集体,提前适应课堂节奏,对他益处良多。
万剑一用力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他跟着万震云走进讲堂时,里面已坐了近三十名外门弟子,大多是十岁到十五岁的少年,正低头整理着面前的竹简与笔墨,偶尔低声交流几句,气氛既严肃又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活泼。
授课的是通天峰的玄通长老,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此时正坐在讲堂前方的石案后,手里拿着一卷《太极玄清道》入门心法竹简,见万震云带着孩子进来,只是温和地点了点头,并未多言 —— 万震云提前打过招呼,玄通长老也早听说过这孩子的天赋,默许了他的旁听。
万震云将万剑一送到最后排的空位上,帮他摆好空白竹简与小毛笔(怕他无聊时可记录),又低声嘱咐两句,才转身悄悄离开讲堂,守在门外等候。
万剑一坐直身子,小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的玄通长老。此时讲堂已安静下来,玄通长老展开竹简,声音洪亮却温和地开口:“今日我们继续讲《太极玄清道》入门心法的‘气沉丹田’,再拆解基础剑招‘劈剑’的发力细节。先问大家,上次教的‘吸气意守丹田’,可有弟子仍觉得气堵在胸口,沉不下去?”
话音刚落,就有七八名弟子举起手,其中坐在万剑一斜前方的圆脸少年举得最高,脸上满是困惑:“长老,我每次吸气时,总觉得气卡在膻中穴,往下沉的时候像被石头挡住一样,练了三天都没好转。”
玄通长老点点头,走到讲堂中央,示范起吸气动作:“气沉丹田不是硬压,要像山间的小溪,顺着经脉慢慢流。吸气时先放松肩颈,再让气从鼻腔进入,顺着喉咙往下走,到胸口时稍作停顿,用腹式呼吸轻轻‘推’一下,气自然就能沉到丹田……”
万剑一坐在后排,悄悄跟着玄通长老的动作调整呼吸 —— 他曾在三岁刚接触心法时,也遇到过 “气堵胸口” 的问题,后来万震云教他 “数呼吸拍子”:吸气数三拍,停一拍,呼气数四拍,气跟着呼吸节奏慢慢沉,练了两天就顺了。此刻看着那圆脸少年皱着眉模仿,他心里默默想:要是他也试试数拍子,说不定就不堵了。
接下来,玄通长老开始拆解 “劈剑” 的基础动作,特意叫了一名弟子上台演示。那弟子握着木剑,将剑举过头顶,却不自觉地耸起了肩膀,劈剑时手臂绷得笔直,剑身在半空晃了晃,落在木桩上时偏了半寸。
“问题就在这里。” 玄通长老扶住那弟子的肩膀,轻轻往下按了按,“劈剑时肩膀要放松,发力的核心是腰腹,不是手臂。你看,腰腹先下沉攒劲,再向上顶,手臂跟着这股劲往下挥,剑才稳……”
万剑一在下面悄悄抬起手,模仿着 “腰腹发力劈剑” 的动作 —— 他太熟悉这个问题了,当初练 “劈剑” 时,也总爱耸肩用手臂硬砸,还是苍松提醒他 “肩膀高得像扛了东西”,万震云又用木杆辅助他找腰腹发力的感觉,才慢慢改过来。此刻看着台上弟子僵硬的动作,他的小手指在空中跟着划了道弧线,那是 “腰腹带手臂” 的正确轨迹。
讲堂里的时间过得很快,玄通长老讲完心法与剑招,留出半个时辰让弟子们自行练习,有疑问可随时提问。一时间,讲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竹简声、轻声讨论声,还有木剑挥舞的 “呼呼” 声。
万剑一没有起身,依旧坐在原位,眼睛却没闲着 —— 他看到左边的两名弟子在讨论 “聚气剑尖易散”,其中一人说 “我总觉得气像沙子,握不住”;看到前排的女孩在记笔记,笔尖跑得太快,漏了 “劈剑时手腕微转” 的要点;还看到刚才那圆脸少年,照着玄通长老的方法练呼吸,眉头还是没舒展开,显然气还是没沉顺。
他悄悄从怀里掏出父亲给的小竹简,用毛笔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 “呼吸节奏图”:吸气画三道向上的小短线,停顿画个小圆圈,呼气画四道向下的短线,旁边还写了个 “拍” 字 —— 这是他想告诉那圆脸少年的方法,却又想起父亲 “少说话” 的叮嘱,只好把竹简卷起来,放回怀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