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5年7月的千岛湖,晨曦微露,水汽氤氲,连绵的群岛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然而,这片平日静谧秀美的水域,今日却弥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全国钓王杯垂钓大赛的首日比赛,即将在晨曦中拉开帷幕。
主办方指定的主赛区——中心湖区码头,早已是人头攒动,旌旗招展。大大小小的钓鱼艇、划艇整齐排列,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钓手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检查钓具、调试线组、开制饵料……空气中混合着防晒霜、饵料腥香以及一种无声的竞争硝烟。
“旭遇”战队一行人身着统一的黑金配色队服,背后“旭遇”、“遇龙”的标识以及胸前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陈遇站在队伍最前方,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地扫视着湖面,仿佛在感受着水下的脉搏。他手中那支4.5米“遇龙·潜渊”钓竿,龙纹涂装在初升的阳光下流转着暗金色的光泽,龙睛处的夜光材料隐隐生辉,引得周围不少钓手侧目。
赵强在一旁最后一次检查着钓箱里的饵料和配件,嘴里念念有词,既是紧张,也是兴奋。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则气定神闲地站在稍后位置,低声交流着对风向和水流的判断,两位老江湖的存在,无形中给团队增添了厚重的底气。周凯和毛蛋忙着整理宣传横幅和备用物资,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尤其是“渔火”战队可能出现的方位。
“看那边!”毛蛋眼尖,压低声音示意众人。
只见不远处,“渔火”战队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身材精干、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那男子约莫四十岁上下,皮肤黝黑,动作矫健,正是传闻中的“罗一刀”。他手中握着一支涂装张扬的“烈焰·破浪”钓竿,眼神扫过“旭遇”众人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一丝倨傲。黄明远跟在旁边,脸上堆着假笑,遥遥对着陈遇这边点了点头,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冷。
“哼,架势倒是不小。”程老爷子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己方几人耳中,“遇仔,沉住气。钓鱼比的不是谁嗓门大,也不是谁竿子花哨,是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和这里。”又指了指脑袋。
陈遇微微颔首:“师父放心,我明白。”
就在这时,组委会的高音喇叭响起,宣布抽签开始。各队代表上前抽取各自的钓位区域和编号。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钓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局的优势。
毛蛋作为对外联络官,上前抽签。片刻后,他拿着签号回来,脸色有些凝重:“A区,27号。位置比较靠里,水深估计不浅,但据说那边结构复杂,容易挂底,鱼情也偏慢。”
A区正是程老爷子之前分析中水深结构复杂的区域。周凯有些着急:“这签运不太好啊,开局慢热的话,积分就被拉下了。”
陈遇接过签号看了看,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未必是坏事。结构复杂,意味着可能藏大物。开局稳扎稳打,积累基础分,中后期再图爆发。符合我们的策略。”他的冷静感染了众人,略微浮动的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按照指引,“旭遇”战队登上了分配给他们的钓鱼艇,向着A区27号钓位驶去。湖风拂面,带着湿润的水汽。越是接近钓位,陈遇的心越是平静。前世的他,若站在这样的赛场,只怕早已心浮气躁,只想着靠昂贵装备碾压对手。而今生,历经磨难、脚踏实地走到这里的他,更懂得耐心和策略的重要性。
到达27号钓位,果然如预料般,水深超过四米,水下隐约可见暗礁和水草轮廓。陈遇和赵强迅速安顿下来,支起钓台,开始做钓前准备。
“强子,先开一号饵,浓腥微甜,主攻底层鲫鲤。调六钓三,找底要准。”陈遇一边熟练地组装线组,一边下达指令。
“好嘞,遇哥!”赵强立刻行动起来,对秦老爷子精心调配的饵料,他充满了信心。
另一边,“渔火”战队抽到了B区一个相对靠近网箱、公认鱼情较好的钓位。“罗一刀”动作麻利,开竿、调漂、打窝,一气呵成,显示出极强的熟练度和竞技状态,很快就开始了高速抛竿诱鱼。
比赛正式开始的口令通过无线电传遍整个赛区!
刹那间,湖面上响起一片抛竿入水的“嗖嗖”声。开场阶段,几乎所有钓手都采取了高频率抛竿打窝的策略,试图尽快将鱼诱进自己的窝点。
陈遇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并没有急于疯狂抛竿,而是仔细找准底后,采用精准搓饵、守钓为主的策略。每一次抛竿都力求落点精准,饵料状态调整到最佳,耐心等待着水下的信号。赵强则在一旁密切观察着浮漂的细微动静和水面波纹,同时准备着其他饵料和备用线组。
开局十分钟,赛况播报开始陆续传来。B区、C区频频传来中鱼消息,尤其是“罗一刀”,已经连续钓获几尾半斤左右的鲫鱼,积分暂时领先。观众区和媒体关注点显然也更多地投向了那些鱼情活跃的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