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卤鸡爪和鸭翅试水成功,让沈清辞信心大增。第二天,她特意多准备了一些,信心满满地摆上了柜台。那红亮油润的色泽,诱人的麻辣香气,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
“哟,沈姑娘,这鸡爪鸭翅真上市啦?给我来三只鸡爪尝尝先!”熟客张屠户的大嗓门第一个响起,他刚下工,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好嘞!张大叔,五文钱三只,您拿好!”沈清辞笑着用油纸包好递过去。
张屠户接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眼睛一瞪,瓮声瓮气地评价:“嗯!香!辣得过瘾!这筋道劲儿,下酒一绝!”他三两口啃完,意犹未尽地咂咂嘴,“再给我来五只!晚上喝两盅!”
开局顺利!沈清辞心里一喜。紧接着,好几个被张屠户带动的好奇顾客也纷纷购买。
“给我也来两只鸭翅!”
“这鸡爪看着不错,来三只给我家小子当零嘴。”
然而,好景不长。下午,常来买卤豆干和猪耳朵的赵婆婆挎着篮子来了。她看到新品,也好奇地要了两只鸡爪。她牙口不好,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慢慢嚼着,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沈姑娘啊,”赵婆婆咽下嘴里那点胶质,为难地说,“这鸡爪……味道是蛮香,就是……太韧了,婆婆我这老牙,嚼不动哟!差点把牙给硌了。”她说着,还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腮帮子。
她话音刚落,旁边正在等切猪头肉的年轻木匠李三哥就笑着插嘴了:“赵婆婆,我觉得这劲儿道正好!有嚼头,越嚼越香!烂糊糊的那还有啥吃头?跟吃面糊似的!”
赵婆婆不乐意了,瞥了李三哥一眼:“小李子你年轻力壮,牙口好,我们上了年纪的,就图个软和、入味!这东西好是好,就是我这把老骨头消受不起哟。”
李三哥也是个直性子,笑着反驳:“婆婆,那您买猪蹄儿啊!咱沈记的卤猪蹄儿,炖得烂烂的,一抿就化,那个才软和!”
“猪蹄儿多贵啊!”赵婆婆提高了一点声音,“这鸡爪不就是图个便宜又解馋嘛!要是能卤烂糊点,我们老人家也能尝尝鲜不是?”
这一老一少,一个要软烂,一个要筋道,竟在铺子前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其他排队的顾客也被吸引了,纷纷加入讨论。
“我觉得赵婆婆说得在理,家里有老人的,还是软和点好。”
“我站李三哥!吃鸡爪不就图个啃的乐趣吗?没嚼头还有啥意思?”
“沈姑娘,你就不能弄两种?一种给牙口好的,一种给牙口软的?”
铺子前顿时像开了锅一样,热闹非凡。周氏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小声对沈清辞嘀咕:“看看,我说啥来着,新品就是事儿多,众口难调啊!”
沈清辞起初也有点懵,但听着顾客们的争论,她反而冷静下来,眼睛渐渐亮了。这哪里是麻烦?这分明是顾客最真实的反馈和市场需求的直观体现啊!
她赶紧笑着打断大家的争论,提高了声音:“各位叔叔伯伯,婶子婆婆!大家别争啦!都怪我考虑不周!”
众人安静下来,都看向她。沈清辞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继续说道:“大家说得都对!口味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人一个喜好。这样好不好?从明天开始,我沈记的卤鸡爪和鸭翅,就分两种火候来做!”
她伸出两根手指,清晰地说道:“一锅呢,我多卤些时辰,专门做成‘软糯脱骨’的,就像赵婆婆说的,烂糊入味,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和小孩子都能吃!另一锅呢,就按现在的火候,做成‘Q弹筋道’的,给像李三哥这样喜欢有嚼头的客官下酒!价格都一样!大家看这样行不行?”
这个提议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赞同的声音。
“哎!这个法子好!沈姑娘脑子真活络!”
“对对对!各取所需!这下谁也没话说了!”
“老板娘,你这服务可真周到!明天我还来买!”
赵婆婆和李三哥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赵婆婆说:“姑娘,难为你想得这么周到,那明天婆婆我可要来买软烂的尝尝!”
李三哥也挠头笑道:“沈姑娘,还是你有办法!那我明天还买筋道的!”
一场小小的“口味风波”,就这样被沈清辞用灵活变通的办法轻松化解了,不仅没得罪客人,反而赢得了更多的称赞和好感。
晚上收摊后,周氏一边擦着柜台,一边感慨:“阿辞,今天多亏了你反应快。娘刚才还发愁呢,心想这新品怕是要黄。”
沈清辞一边清点着钱匣子,一边笑道:“娘,做生意不能怕客人提意见。客人肯说,说明他们关心咱们的东西,是想长期吃。咱们根据他们的意见改进,他们才会更愿意来买。这不是坏事,是好事!”
沈厚德在一旁点头:“阿辞说得对。今天这么一闹,我看知道咱家新品的人反而更多了。”
果然,第二天,沈清辞真的准备了两锅不同火候的鸡爪鸭翅,还特意在盆上挂了小木牌区分:“软糯型”和“劲道型”。这个贴心的举措大受好评,不仅昨天争论的赵婆婆和李三哥成了忠实顾客,还吸引了许多之前观望的新客。
“给我来半斤软糯的鸡爪,我家老太太就爱吃烂糊的!”
“我来两只劲道鸭翅,晚上看球赛啃!”
新品的销量比第一天又涨了不少。沈清辞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次小小的危机处理,让她更加确信:顾客是生意之本,倾听他们的声音,灵活调整,才能走得更远。
然而,她也意识到,分两种火候制作,意味着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清洗、卤制、看火候,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眼下还能靠她和爹娘咬牙坚持,但如果生意继续扩大,新品再增加呢?
她看着爹娘忙碌中略带疲惫的身影,心里悄悄叹了口气。这生意红火的背后,是家人超负荷的付出。或许,是时候考虑……找个帮手了?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按了下去。请人又是一笔开销,而且信得过的人也不好找。还是再坚持看看吧。
只是,这人力紧张的隐患,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寒门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