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惊魂的夜探事件,像一盆冰水,彻底浇灭了沈家小院刚刚因陈宴安来访而升起的一丝暖意。后墙头散落的碎瓦片和断裂的细线,无声地昭示着暗处敌人的猖獗与不择手段。周氏吓得一连几天夜里都睡不踏实,稍有动静就惊醒。沈厚德更是每晚睡前都要提着棍子在院里院外巡视好几圈,眼下的乌青愈发明显。
“他爹,阿辞,”周氏一边择菜,一边忧心忡忡地念叨,“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天天防贼似的,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沈厚德闷头劈着柴,火星四溅:“怕啥!再来,我打断他的腿!”
话虽狠,但紧绷的肩膀透露出他内心的压力。
沈清辞心里也沉甸甸的,但她知道,恐惧解决不了问题。敌人越是想逼垮他们,他们越要活得更好!陈宴安关于“养生卤味”的点拨,此刻成了她心中最亮的一盏灯。这不仅是商业上的新方向,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在打压中依然能昂首创新、活得精彩的姿态!
“爹,娘,别想那些糟心事了。”沈清辞放下手中的活计,目光坚定地看着父母,“咱们得往前看!陈公子说的养生卤味,我觉得是条好路子!咱们不能光守着老本,得闯出新名堂来!”
周氏叹了口气:“理是这么个理……可这养生……咱们哪懂啊?药材咋用?用错了咋办?”
“娘,不懂可以学!”沈清辞语气坚决,“陈公子不是说了吗?可以去醉仙楼药膳房请教!咱们先从小处着手,试试最简单的。”
她想了想,说:“我看医书上说,枸杞性平,补肝明目,炖汤煮粥都行。咱们可以先试试做‘枸杞卤蛋’,鸡蛋本身温补,加上枸杞,味道应该不难调和,也安全。成本也不高,就算失败了也损失不大。”
这个提议务实又稳妥,周氏和沈厚德听了,觉得可以一试。
“成!那就先试试卤蛋!”沈厚德点头。
“枸杞我明天就去药铺买点好的。”周氏也来了点精神。
说干就干。第二天,周氏就去相熟的回春堂买了二两上好的宁夏枸杞。沈清辞则仔细向坐堂的老大夫请教了枸杞的用量和禁忌,确认了安全范围。
第一次试验开始了。沈清辞取了一小把枸杞,用温水泡软,然后在原有的老卤基础上,减少了酱油的用量,加入了泡软的枸杞和一点点冰糖,希望突出甘甜温和的口感。鸡蛋煮熟剥壳,放入改良的卤汁中慢火浸煮。
随着卤汁沸腾,一股不同于往常的香气弥漫开来。不再是浓烈的酱香和香料味,而是一种淡淡的、带着药香的甘醇气味。
“咦?这味儿……还挺好闻?”周氏吸着鼻子,有些惊讶。
沈厚德也凑过来:“嗯,不冲鼻子,闻着挺舒服。”
卤了约莫半个时辰,沈清辞捞出鸡蛋。只见原本白色的蛋清被染上了淡淡的琥珀色,隐隐透出枸杞的红色,看起来温润可爱。她小心地剥开一个,蛋香气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
“爹,娘,你们尝尝。”她将鸡蛋递给父母。
周氏和沈厚德各咬了一口,细细咀嚼。
“嗯……味儿不怪!”周氏眼睛一亮,“有点甜丝丝的,蛋也更嫩了似的!”
“是不错!吃着不腻人,咽下去喉咙里还挺舒坦!”沈厚德也连连点头。
初步成功!沈清辞大受鼓舞,又调整了几次枸杞的用量和卤制时间,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佳比例。卤出的枸杞蛋,色泽诱人,口感嫩滑,味道甘香微甜,既保留了卤味的特色,又增添了养生的韵味。
“他爹,咱给这新卤蛋起个啥名儿好?”周氏看着盆里圆滚滚、透着琥珀光泽的卤蛋,喜滋滋地问。
沈清辞想了想:“就叫‘明目枸杞蛋’吧,简单好记,还能点出功效。”
新品一出,先在铺子里给老主顾们免费尝鲜。
“老板娘,这卤蛋咋变颜色了?还带着甜味儿?”老张头好奇地拿起一个。
“张叔,这是咱家新做的枸杞卤蛋,放了枸杞,对眼睛好,您尝尝?”周氏热情介绍。
老张头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咂咂嘴:“嘿!有意思!味儿不赖!甜咸口的,我家老婆子肯定喜欢!给我来五个!”
其他客人尝了,也纷纷表示新奇和认可。
“这蛋好吃!不齁咸,晚上吃也不怕渴!”
“给我家小子买两个,念书费眼睛,补补!”
“明目枸杞蛋”很快成了铺子里的新宠,虽然价格比普通卤蛋稍贵一点,但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养生”的噱头,反而卖得不错。这小小的成功,像一缕春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阴霾,让全家人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他爹!你看!咱们也能做药膳了!”周氏数着卖枸杞蛋多出来的铜钱,激动地说。
“是啊!阿辞就是厉害!”沈厚德看着女儿,满脸骄傲。
沈清辞没有满足于此。她趁热打铁,又开始琢磨新的搭配。她想起陈宴安提过的当归,补血效果好,或许可以尝试卤制价格便宜的鸡肝?山药健脾,能不能做成卤味山药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