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水工坊的“意外”检修,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并未扩散太远,便被李恪刻意放出的“研究风力工坊”烟雾所掩盖。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位吴王殿下似乎真的沉迷于各种“奇技淫巧”,连水力都觉得不够,又开始鼓捣起虚无缥缈的风力了。东宫那边传来的几声若有若无的讥笑,更坐实了这种印象。
然而,真正的风暴,正在远离长安城、位于骊山北麓的一处更加隐秘的新试验场内酝酿。这里山势陡峭,人迹罕至,被划为皇家猎苑的边缘地带,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
时值初夏,草木丰茂。新试验场的空地上,气氛却凝重如铁。李恪亲临于此,身边除了王德、雷老头,还有数十名从神机营和武研院核心工匠中遴选出的、绝对忠诚的骨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地中央,那三架被油布覆盖的庞大物件上。
“揭开。”李恪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油布被缓缓拉下,露出了下面的真容——并非“轰天炮”那样的抛石机,而是三具结构更加复杂、充满了金属质感的巨大弩具!弩臂并非单一木材,而是由多层坚韧的柘木、牛角与特制钢丝绞合而成,闪烁着幽冷的寒光。弩身架设在坚固的、带有转向机构的底座上,最为奇特的是,那粗如儿臂的弩弦并非靠人力或畜力拉拽,而是连接着一套复杂的齿轮组和沉重的配重箱——这是借鉴了“轰天炮”配重原理,结合强弩技术改造而成的,“配重式床弩”!
但,这并非全部。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已经搭在弩床滑槽内的,并非普通的巨型弩箭。那“箭矢”通体由精铁打造,前部尖锐,中段粗壮,尾部甚至还带有几片小小的、用于稳定飞行轨迹的铁羽。而在那粗壮的中段内部,则被掏空,填满了颗粒化的高爆火药,并引出了一根细细的、经过防潮处理的引信。
这是弩箭与“神火飞鸦”的结合体!是李恪构思已久,集中了武研院目前最高工艺和技术的大成之作——“破城雷箭”!
它既保留了床弩那恐怖绝伦的穿透力,又赋予了其火药爆炸的毁灭性能!是为攻坚拔寨,量身打造的终极利器!
“王爷,一切准备就绪!”雷老头哑着嗓子,激动地比划着。为了这三架“惊雷弩”和十支“破城雷箭”,武研院核心工匠几乎不眠不休忙碌了月余,克服了材料、结构、引信同步等无数难题。
李恪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开始试射。目标,前方八百步,模拟城墙。”
命令下达,操作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调整射角,计算抛物线,挂载沉重的配重……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随着配重箱轰然落下,齿轮飞转,那粗大的弩弦被猛地拉开至极限,发出了令人牙酸的绷紧声。
“放!”
“崩——!”
一声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巨响!不同于火药爆炸的爆鸣,这是巨大动能瞬间释放的怒吼!三支“破城雷箭”如同三道黑色的闪电,脱膛而出,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撕裂空气,带着尖锐的呼啸,射向远方!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死死追随着那三道黑影。
约莫两息之后——
“轰!!!”“轰轰——!!”
三声几乎不分先后的、远比“神火飞鸦”更加集中、更加爆烈的巨响,从八百步外的山壁处猛然传来!地动山摇!即便隔着如此之远,众人也能感觉到脚下传来的轻微震动!
只见远处那面经过加固、模拟城墙的山壁,在爆炸的火光与浓烟中,赫然被炸出了三个巨大的、深可见内部岩层的豁口!碎石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
成功了!
不仅射程远超现有任何火器,穿透力与爆破威力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快!测量毁伤效果!检查弩具状态!”李恪强压着心中的激动,立刻下令。
工匠们飞奔而去,很快带回数据:箭体深入岩层近尺,爆炸半径超过五步,对坚固目标的毁伤效果远超预期!而三架“惊雷弩”结构完好,只是部分承重部件需要检查损耗。
“好!重赏所有参与工匠!”李恪终于露出了笑容。这“破城雷箭”的出现,意味着大唐的攻坚能力,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无论是面对怎样坚固的城防,都有了将其撕裂的底气!
然而,他的笑意很快收敛。利器已成,下一步,便是要让该看到的人,看到它的价值,也让该畏惧的人,重新回忆起恐惧。
数日后,一场规模不大、却规格极高的“御前演武”,在骊山新试验场秘密举行。
观摩者仅有寥寥数人:皇帝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赵国公长孙无忌,以及兵部尚书侯君集。
当李世民看到那三架造型狰狞的“惊雷弩”和其展现出的毁灭性威力时,即便以他帝王的城府,眼中也忍不住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太清楚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意义了!
李承乾站在一旁,脸色微微发白,手指下意识地蜷缩。他原本以为李恪只是在玩弄些小打小闹的工匠把戏,却没料到,不声不响间,竟然又弄出了如此骇人的东西!这“破城雷箭”的威力,似乎比辽东见过的那些火器,更加集中,更加致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