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归墟最高台呼啸,卷起苏青竹的衣袂,猎猎作响。
她的目光穿透稀薄的云层,落在身前那片由九百二十七个光点构成的巨大星图上。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处林玄草的母株,以及其覆盖下亿万生灵的心声。
曾经,这里是一片喧嚣的混沌。
无数声音通过林玄草的共振涌入归墟,模仿着林玄的言行,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神”。
那声音驳杂、矛盾,充满了人性的贪婪、恐惧与渴望,像一锅永远无法澄清的浊汤。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苏青竹闭上双眼,将神识沉入那片光海。
预想中的嘈杂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宁静的稳定波列。
九百二十七处信号源,跨越四界,隔着无尽虚空,竟在以完全相同的频率共振。
这频率并非模仿任何一种已知的心跳或灵力波动,它更原始,更质朴,像是一种……呼吸。
不,比呼吸更具体。
苏青竹的眉心微微蹙起,她将神识探得更深,试图解析这股前所未有的节律。
那是一种极其细微、带有韧性的声音,一下,又一下,稳定而执着。
起初她无法辨认,但随着她越来越专注,一段尘封的记忆猛然被这股节律撬开。
是咀嚼声。
是林玄当年在废墟之中,面无表情地将一根草茎送入口中,用牙齿缓缓碾碎时发出的声音。
那种将苦涩与坚韧一同咽下的沉默,那种在绝境中汲取最后一丝生机的本能。
然而,此刻这咀嚼声却不再来自一人。
它被放大了亿万倍,化作了千万人口唇开合间的微风,化作了他们吞咽口水时的喉头滚动,化作了他们沉默对视时,心照不宣的气息交换。
苏青竹豁然睁眼,眼中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们早已不再复述林玄的言语,甚至不再模仿他的行为。
他们活成了他最本质的沉默方式——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默默消化着属于自己的苦难与真实。
这盘棋,已经没有棋手了。
同一时间,在人界一处新开辟的山谷工坊内,铁头正赤着上身,汗水混着炉灰,在他古铜色的皮肤上勾勒出遒劲的线条。
他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学徒,正在建造一座奇怪的亭子。
亭子通体由最坚硬的黑曜岩打造,却没有基座,仿佛是从山体中硬生生长出来的。
它没有匾额,没有碑文,更没有林玄的雕像。
亭子中央,唯一的陈设,是一片巨大的圆形沙盘,被九百二十七根细如发丝的铜丝从穹顶悬吊而下,微微晃动。
每一根铜丝都连接着地脉深处的一枚阵钉,精准地捕捉着来自四界各地的“真实”震波。
每当有人借助林玄草说出压抑已久的真话,那份决绝与勇气便会引动地脉,化作一道微不可查的震痕,传递到此地,在沙盘上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波纹。
数月来,沙盘上始终是万千波纹交叠的混沌景象,从未停歇。
然而,这夜,当铁头独自守在亭中,为炉火添上最后一捧炭时,异变陡生。
沙盘上所有的波纹,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抚平。
紧接着,那些细腻的沙粒开始自行流动、汇聚。
它们不再是杂乱无章的震动叠加,而像是拥有了统一的意志,所有的数据流自发地朝着一个中心点汇聚、塑形。
片刻之后,沙盘中央,一个完整的人形轮廓清晰地浮现出来。
那轮廓没有五官,没有衣饰,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剪影,静静地躺在沙面之上。
它由亿万次真实的震动构成,是无数句真话共同描绘出的形状。
铁头凝视着那个人形轮廓,粗糙的手掌在身侧攥紧又松开。
他仿佛看见了那个在万千嘲讽中独自前行的背影,那个在漫天神佛前挥刀的少年。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良久,他忽然伸出布满老茧的手,决绝地伸向沙盘,轻轻一抹。
那由亿万真实汇聚而成的人形,瞬间溃散,重新化作一片平沙。
“不需要形状。”他对着空无一物的沙盘,声音沙哑地说道,“他最好的样子,就是没人想起他时,他仍在那里。”
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去。
可就在他吹熄灯火的前一秒,他眼角的余光瞥见,那片被他抹平的沙面上,沙粒再次自动流转,缓缓浮现出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谢了,老铁。”
铁头愣住了,随即,这个钢铁般的汉子脸上绽开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猛地吹熄了灯火,黑暗笼罩了一切,只留下一声满足的叹息。
而在另一片大陆,身为《忘传》作者的阿芽,正陷入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她发现自己走入了一座悬浮于虚空中的图书馆。
书架无边无际,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同一本书——《忘传》。
然而,每一本的封面上,书名下的作者署名处,都写着不同的名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