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红星轧钢厂,暑气蒸腾,连机器的轰鸣声似乎都带上几分粘稠。
吕辰六人和牛师傅、王师傅等几位支援的工人师傅们,已经在这里并肩战斗了半个多月。
库房角落的空地上,自动分拣码垛系统的骨架已初具规模。
钢焊的机架稳稳矗立,传送带的滚筒安装就位,气动抓手的基座也已固定,虽然还未披上完整的“外衣”,但那股工业造物的力量感已扑面而来。
继电器控制柜的线路也是日益繁复,指示灯和继电器排列有序,仿佛一个正在孕育的钢铁神经中枢。
这天下午,库房外传来阵阵喧闹,原来是到了轧钢厂关饷的日子。
老师傅们脱下油污的工装,换上干净衣服,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青工们更是脚步轻快,互相招呼着,三五成群地朝着厂部办公楼的方向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轻松喜悦的气氛,那是踏实与满足。
库房内,图纸铺在临时搭起的工作台上,吕辰、吴国华正与汪传志、陈志国讨论着某部件安装位置的优化方案。
王卫国在核对物料清单,任长空擦拭着刚刚加工好的零件。
外面的喧闹隐约传进来,兄弟们不约而同都慢了几分,眼神偶尔瞟向门口兴高采烈的工人们,脸上闪过一丝羡慕,随即又迅速收敛,重新聚焦到眼前的工作上。
没有人说话,一种微妙的沉默在六人之间弥漫。
他们都是在校学生,虽然有着清华的光环和满腔的抱负,但在经济上尚未独立。
看着这些凭双手挣取薪水的工人,那种自食其力的自豪感,让他们这些还在学习知识的学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刻意回避着关于工资的话题,只是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图纸、数据和零件之中,仿佛这样就能暂时忽略那一点点的失落感。
就在这时,厂办的小张干事出现在库房门口,笑着喊道:“王卫国同学在吗?李厂长请你过去一趟。”
王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清单,跟着小张走了出去。
剩下的五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有些疑惑。
吕辰心中微动,隐隐有所猜测,但并未说破。
约莫半个小时后,王卫国回来了。
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手里多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兄弟们,”王卫国走到工作台前,将信封“啪”地一声轻轻放下,“李厂长特批的!咱们这个月的实践补助,还有这个月的粮票!”
“补助?”汪传志第一个反应过来,眼睛一亮,立刻凑了过来,“真的假的?多少?”
王卫国笑着打开信封,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干净的工作台面上。
只见里面是整齐叠放的人民币和全国通用粮票,清晰地分成了六份。
每份都是二十五元钱,外加六十斤粮票。
“二十五块!还有六十斤粮票!”汪传志拿起属于自己那份,仔细数了数,脸上瞬间乐开了花,“我的老天爷!李厂长这也太够意思了吧!”
其他几人也纷纷拿起自己的那份,脸上都露出了惊喜和感激的神情。
吴国华仔细看着手中的钱票,沉稳如他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陈志国默默地将钱票收好,用力握了握拳。
任长空憨厚的脸上满是激动,喃喃道:“这……这咋这么多哩?够家里弟妹好几个月的嚼谷了……”
吕辰也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份,指尖感受着纸币特有的质感,心中了然。
这显然是李怀德的手笔,而且考虑得相当周到。
金额既足够让他们这些学生在厂期间过得宽裕,解决后顾之忧,能够更专心地投入项目;又不会高到引人非议,符合学生实践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这笔及时的“薪金”,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对他们这半个多月来辛勤工作的认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激励,巧妙地绑定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对轧钢厂的归属感。
“兄弟们!”汪传志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刚才那点小小的失落早已烟消云散,“今晚东来顺,我请客!咱们好好搓一顿,庆祝咱们领到第一份‘工资’!”
“东来顺涮肉固然好,”王卫国笑着接口,带着一丝军人的豪爽和见识,“不过咱们既然在搞工业建设,何不也体验一下‘苏联老大哥’的待遇?我看,去老莫怎么样?也算开阔下眼界!”
“老莫?好家伙!卫国你这胃口可以啊!”汪传志先是一惊,随即更加兴奋,“成!就老莫!咱们也当一回‘专家’!”
众人顿时欢笑起哄,气氛热烈起来。
之前那点因对比而产生的微妙情绪,此刻已被这意外的惊喜彻底冲散。
吕辰在欢笑中,注意到信封底部似乎还有东西。
他伸手一摸,摸出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展开一看,上面是李怀德那略带潦草的字迹:“成果显着,再接再厉。另有专项奖励已在申请中。——李怀德”
吕辰心中一动,将纸条递给王卫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