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以为上阴学宫只重文韬,与武功无关,可这恰恰是对学宫最大的误解。这座以 “文” 闻名的学府,其实藏着震撼天下的武力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儒道亦能做到 “万人敌”,丝毫不逊于武道高手。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一代江湖武林四大宗师中的符箓红甲。关于符箓红甲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它最早是龙虎山的一套上古兵甲,传承了数代,甲身上刻满了道家符箓,是用以镇压邪魔的道门仙兵。后来,这套兵甲意外流入上阴学宫的天机楼,学宫的能工巧匠与道家高人联手,对兵甲进行了重新炼制,融入了儒家的 “浩然气”,才打造出了后来震惊江湖的符箓红甲。
龙虎山得知兵甲被学宫所得后,曾派人上门讨要,甚至与学宫发生了激烈争执。龙虎山是道家圣地,势力庞大,可上阴学宫却丝毫不惧,双方僵持许久,甚至差点兵戎相见,最终龙虎山还是没能从学宫手中夺回兵甲。这件事,让天下人第一次见识到,上阴学宫绝非只会 “纸上谈兵”,它的武力实力,足以与顶尖宗门抗衡。
学宫的武力底蕴,还体现在它培养出的传奇人物身上。搅弄春秋风云的儒圣黄三甲,虽以谋略闻名,却能以儒家浩然气震慑江湖高手;曾让北凉铁骑头疼不已的兵甲叶白夔,不仅兵法超群,个人武力也堪称顶尖。而学宫真正的 “底牌”,藏在道德林的一位瞎子琴师身上 —— 他便是八百年来独断儒家气运的儒家初圣张扶摇。
这位琴师平日里沉默寡言,只在道德林弹奏古琴,看似普通无奇,实则是儒家 “天人境” 的顶尖强者。曾有一次,剑神邓太阿路过学宫,与张扶摇因理念不合发生争执,张扶摇只淡淡说了一句 “此非你久留之地,速去”,便以浩然气形成无形屏障,将邓太阿放逐出千里之外。此事过后,再无人敢小觑这位瞎子琴师,也无人再敢轻视上阴学宫的武力底蕴。
在上阴学宫的历史中,它从未远离离阳的权力棋局。前任学宫大祭酒齐阳龙,便是皇室制衡北凉的 “重要棋子”。他曾提出 “封王可以,裂土不行” 的主张,表面上认可北凉的地位,实则是在限制北凉的发展 —— 允许徐骁做北凉王,却不允许北凉拥有独立的 “裂土之权”,既利用北凉抵御北莽,又防止北凉势力过大,威胁皇室统治。这种 “既掣肘又利用” 的策略,完美体现了离阳皇室的制衡术。
而徐骁送徐渭熊入学,恰恰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凭借北凉的实力与徐骁的运作,徐渭熊初次踏入学宫,便展现出了惊人的 “家世优势”—— 直接拜师于王祭酒和一位兵家领袖。王祭酒是齐阳龙的继任者,虽不如齐阳龙那般偏向皇室,却也是天下公认的儒家大家,精通治国方略;那位兵家领袖,则是曾在春秋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对兵法谋略有着独到的见解。
两位顶尖大家对徐渭熊倾囊相授,不仅让她一入学便站在了极高的起点,更向天下传递了一个信号:北凉与上阴学宫的关系,已远超普通的 “学子与学府”。这种关系,既让离阳皇室心生警惕,又让天下士子对北凉刮目相看,更让徐骁的 “谋算”,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
徐渭熊自己也知道,自己踏入上阴学宫的那一刻,便已成为北凉与离阳权力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而她要做的,便是在这座藏着无数秘密的学宫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才华,撑起父亲的期望,也撑起北凉的未来。
上阴学宫的大意湖,是学宫学子们最爱的去处。湖面碧波荡漾,岸边杨柳依依,平日里总有学子在此读书、论道、对弈,一派悠然景象。可自从徐渭熊踏入学宫,这片宁静的湖光便换了主人 —— 她一入学没多久,便径直将湖边的一座观景小楼占为己有,还在楼前立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徐渭熊在此研学,闲杂人等勿近”。
这一举动,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上阴学宫历来有 “共享研学之地” 的传统,从未有人敢独占大意湖这样的公共区域。更何况,徐渭熊还是个刚入学的新生,又是来自 “武夫扎堆” 的北凉,这让许多中原士子心中不满。
“一个北凉来的女子,刚入学就如此霸道,真当我上阴学宫是北凉军营不成?”
“听说她是靠北凉王斥巨资修堤才进来的,说不定没什么真本事,只会耍横!”
“走,咱们去大意湖,给她点颜色看看,让她知道上阴学宫的规矩!”
没过几日,一群身着青衫的学子便聚在一起,气势汹汹地朝着大意湖走去。为首的是一位名叫李子言的学子,他出身中原书香世家,在学宫颇有声望,平日里最是看不惯 “不守规矩” 之人。一行人来到观景小楼前,李子言抬手拍了拍门,语气带着几分傲慢:“徐渭熊,出来!你独占大意湖,坏了学宫规矩,还不速速让出此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