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曾惊宋室秋,龙袍加身亦堪愁。
寒门崛起凭刀笔,乱世登临靠智谋。
三战定南消祸乱,一匡建业奠齐州。
莫言在位时光短,已把乾坤手自收。
如果要在南朝的帝王里选个“励志代言人”,萧道成绝对能排进前三。这哥们的出身,说出来能让琅琊王氏那帮人笑掉大牙——他祖宗是正经的“锻工”,说白了就是打铁匠。到了他爹萧承之这辈,才算混进了军官队伍,可在讲究门第的南朝,这家世约等于“没背景”。
但萧道成有个优点:长得特别提神。《南齐书》说他“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文遍体”,翻译过来就是额头像龙,说话像敲钟,身上还有鳞片似的胎记。这长相放今天能直接去演玄幻剧,在当时更被视为“帝王相”。不过早年的萧道成可没空想这些,他得先解决温饱问题。
青年时代的萧道成,跟着老爹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刘宋文帝元嘉年间,北方的北魏老是来串门,萧道成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了功——在盱眙保卫战里,他带着几十号人扛住了北魏骑兵的冲锋,把对方主将的马都给劈了。这仗打完,他从普通士兵升成了“偏将军”,算是在军界有了姓名。
真正让他起飞的,是刘宋后期的“皇族内斗套餐”。宋文帝被儿子刘劭砍死,刘劭又被弟弟刘骏干掉,刘骏死后儿子刘子业继位——这位可是历史上着名的“疯批皇帝”,杀人跟切菜似的,连叔叔们都敢装进笼子里称重,还给皇叔刘彧起外号叫“猪王”。
刘子业觉得萧道成长得太“帝王相”,总想去他脖子上试试刀。萧道成吓得天天装病,把家里搞得跟灵堂似的,总算躲过一劫。没过多久,“猪王”刘彧联合禁军反杀刘子业,萧道成因为站队及时,被提拔为“禁军统领”。这下好了,皇帝的小命都攥在他手里了。
刘彧当了皇帝(宋明帝),依旧没改掉杀宗室的毛病,反而变本加厉。萧道成这时候展现了他的“职场智慧”:老板让杀人,他就去杀,但从不主动挑事;打完仗缴获的财宝,全打包送给皇帝和权臣;别人争功的时候,他就蹲在军营里看书——《南齐书》说他“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一个武将能写书法论文,这在当时绝对是“斜杠青年”。
就这么着,萧道成在刀光剑影的刘宋朝廷里活得越来越滋润。宋明帝临死前,还把他列为“托孤大臣”,让他辅佐十岁的小皇帝刘昱。可这位小皇帝,比刘子业还能折腾。
刘昱这孩子,堪称“古代熊孩子天花板”。《宋书》记载,他天天带着太监宫女在街上游荡,看到谁不顺眼就拔刀砍,老百姓吓得大白天都关门闭户。有一次他闯进萧道成的军营,正好赶上萧道成光着膀子睡觉。刘昱盯着萧道成的肚子看了半天,掏出弓箭就说:“这肚子当靶子正好。”
旁边的人赶紧劝:“萧将军肚子大,射死了多可惜,不如用骨头箭射着玩。”刘昱觉得有道理,一箭射中萧道成的肚脐,还得意地大笑:“朕的箭法不错吧!”
萧道成当时没敢动,但心里已经把刘昱的十八代祖宗都问候了一遍。他知道,再这么下去,自己迟早变成刘昱的“玩具”。这时候,大臣们也受不了了,纷纷劝萧道成:“将军,这孩子没法教了,咱换个老板吧!”
公元477年七夕,刘昱又出去“夜猎”,回宫后对着太监说:“明天我要杀了萧道成,当七夕礼物。”这话当晚就传到了萧道成耳朵里。老萧连夜召集心腹:“再不动手,咱们都得去地下团建!”
当天半夜,萧道成的人就摸进了皇宫。刘昱睡得正香,被人一刀割了脖子,死的时候才十五岁。事后萧道成出来“主持公道”,对着刘昱的尸体哭了三嗓子,然后拥立刘昱的弟弟刘准当皇帝(宋顺帝)。
这时候的萧道成,已经是“太傅、大司马”,加九锡,带剑上殿,活脱脱一个“曹操2.0”。但南朝的宗室可没那么好欺负,荆州刺史沈攸之、司徒袁粲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想把萧道成拉下马。
萧道成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先让儿子萧赜守京口,稳住后方;自己坐镇建康,派大将黄回、任农夫分路迎敌。打沈攸之的时候,他玩了把心理战——派人到处散布“沈攸之已经投降”的消息,搞得沈攸之的军队人心惶惶,没几天就溃散了。沈攸之最后走投无路,在芦苇荡里上吊了。
搞定外部敌人,萧道成对朝廷内部的“刺头”也没手软。袁粲在石头城搞兵变,萧道成派戴僧静带几百人翻墙进去,一刀把袁粲砍成了两段。《南齐书》里写这一段特带感:“僧静逾城入,斩粲于城内。”干净利落,跟切瓜似的。
到这时候,刘宋的江山基本成了萧道成的囊中之物。小皇帝刘准看着满朝都是萧道成的人,吓得天天哭。有一次萧道成的手下进宫,刘准抱着太监的腿说:“我不会像刘子业那样吧?”对方冷冷地说:“陛下放心,好歹能当个陈留王。”(指汉献帝禅位后被封陈留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