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十二月初,京城的雪意愈发浓重,坤宁宫的回廊下挂满了晶莹的冰棱,阳光透过冰棱折射出七彩的光斑,落在青砖地上,宛如撒了一地碎钻。沈清辞身着一袭石青色绣暗纹的常服,腰间系着那枚暖玉,正坐在殿内的紫檀木案前,翻阅内务府呈上来的新晋嫔妃册封清单。案上还摆放着一盏刚温好的祁门红茶,茶香袅袅,与暖玉散发出的温润气息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大殿都透着几分安宁。
“娘娘,新晋的二十位秀女已按您的吩咐,在储秀宫休整了三日,今日便可进行册封与殿宇分配了。”晚晴端着一盘精致的点心走进来,轻声禀报,“刘总管已在殿外等候,请示您是否现在宣他进来。”
沈清辞放下清单,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名字,眼中满是平静:“宣他进来吧。”她早已在心中对每位秀女的品性、出身及擅长领域做了梳理,此次册封与分配,既要遵循宫规,又要兼顾公平,更要避免让有心之人借机拉拢势力,破坏后宫安宁。
刘总管躬身走进殿中,手中捧着册封诏书与殿宇分配方案,恭敬地行了一礼:“老奴参见皇后娘娘。新晋秀女的册封诏书与殿宇分配方案已按娘娘的吩咐拟定完毕,请娘娘过目。”
沈清辞接过方案,仔细翻看着。册封方案中,苏婉清因学识渊博、性情温婉,被册封为正六品婉仪,居景仁宫偏殿;林若薇因精通音律、心性谦和,被册封为正六品仪嫔,居长春宫偏殿;沈雨薇因性情直爽、行事端正,被册封为正七品贵人,居钟粹宫偏殿;而兵部尚书之女赵飞燕,虽出身显赫,却因在储秀宫期间有拉拢其他秀女的迹象,仅被册封为正七品才人,居延禧宫偏殿——延禧宫地处偏僻,且周边多为年老宫人居住,既符合她的位分,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册封方案与殿宇分配都很合理。”沈清辞合上方案,递给刘总管,“只是有一点需注意:每位嫔妃的份例需严格按照位分发放,不得有丝毫克扣;殿宇的陈设也需统一标准,不得因位分或出身差异而有所偏袒。若有宫人敢借机牟利或刻意刁难,你需及时禀报于我,我定当严惩不贷。”
刘总管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老奴明白!定当严格按照娘娘的吩咐执行,绝不让任何人徇私舞弊,破坏后宫规矩。”他跟随宫中多年,见过不少皇后掌权时的场面,却从未见过如此公正严明、思虑周全的皇后——沈清辞不仅没有因个人喜好或家族势力偏袒任何人,反而处处以宫规与公平为先,这份气度与智慧,让他愈发敬畏。
“还有一件事。”沈清辞补充道,“今日册封仪式结束后,你需将后宫的宫规誊抄一份,送到每位新晋嫔妃手中,让她们务必认真研读。三日后,我会亲自抽查,若有哪位嫔妃对宫规不熟悉或阳奉阴违,定要加以惩戒,让她们明白,后宫之中,规矩大于一切。”
“老奴记住了,定当照办。”刘总管再次躬身行礼,随后退出殿外,着手准备册封仪式的相关事宜。
待刘总管离开后,晚晴走上前来,为沈清辞续上红茶,笑着说道:“娘娘,您如此公正严明,不仅能让新晋嫔妃心服口服,也能让宫中的宫人不敢懈怠,真是为后宫立了个好规矩。”
沈清辞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公正严明只是基本。后宫之中,人心复杂,若不能一碗水端平,很容易引发争斗。我既要让安分守己的嫔妃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也要让心怀不轨之人知道,后宫并非她们可以肆意妄为的地方。”她顿了顿,又说道,“你还记得前世,那位被诬陷私通的苏婉清吗?今生我将她册封为婉仪,又让她居于景仁宫——景仁宫虽为偏殿,却靠近太后的慈宁宫,太后性情温和,想必能多照拂她几分,也能让她远离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晚晴恍然大悟,点头道:“娘娘想得真是周全!苏婉清性情温婉,不擅长争斗,有太后照拂,定能在后宫安稳度日。而赵飞燕野心勃勃,您将她安置在偏僻的延禧宫,又仅封为才人,既是惩戒,也是警示,让她不敢轻易兴风作浪。”
沈清辞微微点头,目光再次落在窗外的雪景上——她知道,册封与分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引导新晋嫔妃适应后宫生活,如何化解潜在的矛盾,才是更重要的事。前世的后宫争斗给她留下了太多阴影,今生她身为皇后,定要竭尽全力,守护好这份安宁。
当日下午,册封仪式在太和殿偏殿举行。二十位新晋嫔妃身着各自的宫装,按位分高低依次排列,神色恭敬地站在殿中。沈清辞身着皇后朝服,头戴凤冠,手持凤印,坐在殿上的正红色宝座上,神情端庄,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萧玦因处理前朝政务未能到场,却特意命人传来口谕,将后宫的册封与管理事宜全权交由沈清辞负责,足见对她的信任。
“奉陛下口谕,册封苏婉清为正六品婉仪,赐居景仁宫偏殿;册封林若薇为正六品仪嫔,赐居长春宫偏殿;册封沈雨薇为正七品贵人,赐居钟粹宫偏殿;册封赵飞燕为正七品才人,赐居延禧宫偏殿……”刘总管高声宣读着册封诏书,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大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