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李长老,我保证三个月之内,让大家看到成效。”我站起身,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丐帮的老规矩根深蒂固,要改革确实不容易,不过只要能让弟子们受益,再难我也得坚持下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几个弟子去了襄阳城外的山林里。我们砍了些桑树皮和楮树皮,又收集了不少破旧的麻布和渔网,带回了丐帮的后院。后院里早就搭好了几个简易的棚子,我让弟子们把树皮和破布切成小块,泡在大缸里,然后加上石灰水,让它们发酵。
弟子们都觉得新鲜,围在大缸旁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个叫小石头的弟子,才八岁,光着脚丫子,蹲在缸边好奇地问:“林长老,这些烂树皮和破布,真能做成纸吗?”
我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等过几天发酵好了,我们就能做出纸来,到时候你就能在上面写字了。”
小石头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那我要写好多好多字,将来也能像林长老一样,给大家出主意。”
旁边的大虎是个十五岁的弟子,身材高大,平时练功很刻苦,但没读过书,他挠了挠头:“林长老,写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多练几套武功,将来打仗能多杀几个蒙古兵。”
我笑着说:“大虎,武功重要,读书也重要。你想想,要是将来你当了舵主,手下有几百个弟子,你得给他们分配任务,得记账,得写情报,要是不识字,这些事你怎么干?再说了,识字能明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会被人骗,也不会走错路。”
大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也学写字,将来当个识字的舵主。”
接下来的几天,弟子们每天都忙着处理树皮、泡料、捣浆、抄纸。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把纸浆均匀地铺在竹帘上,怎么沥干水分,怎么晒干。刚开始做出来的纸又厚又糙,还容易破,弟子们都有些泄气。
小石头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噘着嘴说:“林长老,这纸太不好用了,写不了几个字就破了。”
我拿起那张纸看了看,说:“没关系,第一次做都这样,我们多试试,调整一下原料的比例,再把纸浆捣得细一点,肯定能做出更好的纸来。”
我让弟子们把纸浆再捣得更细,又减少了树皮的比例,增加了破布的用量。果然,几天后,我们做出的纸变得平整了许多,也结实了不少。弟子们拿着自己做的纸,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与此同时,白云观的道长们也来了。为首的是清风道长,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带来了四个道长,分别负责教识字、算数、道理和书法。学堂就设在丐帮后院的几个大棚子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开学第一天,三百多个未成年弟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站在学堂门口,脸上又兴奋又紧张。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的还光着脚,但眼睛里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清风道长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本《三字经》,用温和的声音说:“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开始读书识字了。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明理知义,做一个有用的人。不管你们将来是留在丐帮,还是走向四方,都要记住,知识能给你们力量,能让你们走得更远。”
弟子们听得很认真,虽然有些词语他们听不懂,但他们都努力地记在心里。接下来,道长们开始教弟子们认字,从“人、口、手、足”这些简单的字开始。弟子们学得很刻苦,有的用手指在地上写,有的把字记在心里,反复念叨着。
我站在棚子外面,看着弟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这时,赵老栓走了过来,他是襄阳南舵的舵主,也是看着我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长辈。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林长老,真没想到你真把学堂办起来了。想当年我刚入丐帮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要是那时候有这样的学堂,我也不至于一辈子都是个大老粗。”
我笑着说:“赵舵主,现在也不晚啊,要是您感兴趣,也可以来听课,我让道长们教您认字。”
赵老栓摆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算了算了,我这把年纪了,脑子不好使了,还是让孩子们多学点吧。不过说真的,林长老,你这学堂办得好,将来咱们丐帮肯定能出不少有出息的弟子。”
就在这时,一个弟子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林长老,不好了,李长老带着几个老弟子来了,说要找您算账。”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难道李长老又反悔了?我跟着那个弟子来到前院,只见李长老脸色铁青地站在那里,身边跟着十几个中年弟子,都是丐帮里的老资格,平时练功很刻苦,但对学堂的事一直颇有微词。
“林长老!”李长老看到我,语气不善地说,“你看看你办的好事!这些弟子放着好好的武功不练,整天坐在棚子里摆弄那些破纸烂笔,这像话吗?刚才我去练功场,看到只有寥寥几个弟子在练功,其他人都去学堂了,照这样下去,咱们丐帮的武功还怎么传承?将来遇到蒙古兵,难道靠写字就能打胜仗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