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丽娜至少说对了一件事,有她这个旅伴在,暮恩感觉旅途的乐趣增加了很多。
前往岩根城的旅程长达九天,在马车上没法进行剑术训练,东方人便为少女讲解了很多出招的技巧和作战的策略。对方在认真吸收的同时还会提出许多敏锐的问题,让他讲着也不感到枯燥。
正事之余,二人也会闲聊。东方人的脑袋里自然有一个对少女来说十分新奇的世界,而阿德丽娜从小听过的各种西方传说与故事对暮恩也很有吸引力。
车厢里的另外两名乘客也会加入聊天当中,他们都对这东方人与西方少女的奇怪组合感到诧异。
不过简单介绍了一下彼此之后,暮恩和阿德丽娜发现这两个人是传教士与行商的组合,似乎也正常不到哪去。
在暮恩看来,传教士大概就接近于自己家乡那边的云游道人或者僧侣。不过玄门与佛家虽然也有论道讲经的传统,却大都靠着门人四处诛恶驱邪来吸纳信众,而西方这边却好像主要靠嘴说来传教。
西方最主流的信仰是光谕教会,影响力几乎遍及整个大陆,并且是拓维兰帝国的国教。不过光谕教会的教义基本都是自我约束,对异教包容度比较高,所以依然有其他信仰立身的空间。
这位传教士就隶属于某个不出名的宗教,不出名往往意味着资金匮乏,他的教会连他的日常用度都供不起,更别提去别处传教了。
所以在他遇到了这位行商之后,二人一拍即合,他用口才帮行商卖货,对方则给他分成。一来二去,他的荷包也逐渐厚了起来。
行商也建议过他干脆别做什么传教士了,全心来搞商业还能赚得更多。然而他依然坚持传教,还把自己赚来的钱中绝大部分寄回了自己的教会,以供日常运作。
见过太多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以及用那些神佛做幌子敛财的骗徒,对自己的信仰如此虔诚的人倒让暮恩心生一丝敬佩。
不过当他听到传教士兴致勃勃地向他们传教,讲述自己的教派以残害自身为救赎之道,还掀起袖子向他们展示自己伤痕累累的手臂时,顿时理解了他这个教派为什么穷成这个样子。
所幸除了谈到自己的宗教之外,传教士还是个正常且健谈的人。来自东方的暮恩与从未离开过居住地50公里外的阿德丽娜,都从二人口中收获了许多知识。
其中最有用的莫过于有关阿诺文四大城邦的消息,这对组合长期往返于这些城邦,对它们的情况都有一定了解,也从一个旅人的角度给了暮恩他们很多切实的建议。
九天之后的下午,车队在岩根城大门口结束了长旅,乘客们纷纷伸着懒腰走下了车厢,感慨着行程的顺利。
暮恩与阿德丽娜看着眼前宏伟的城墙与络绎不绝的人群,心中都都涌起一股抵达目标的兴奋。
东方人对岩根城的第一印象,是粗粝与烟火气。
一百多年前,在曙汐城已经彻底扎根、步入正轨后,为了扩大势力,远征团的领袖们决定联合贫瘠之地的原住民们建起第二座城邦。
他们来到了当时贫瘠之地最大的原住民聚落,向他们力陈建立城邦的好处。号召分散于各处的原住民们一起整合于此,共同创造一个足够庇护所有人的家园。
就这样,远征团的佣兵们从野兽、魔兽与怪物的獠牙下守护着所有人的安全;工匠们夙兴夜寐,靠技术构筑着城邦的蓝图与根基;贵族们带来更先进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带领所有人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原住民们万众一心,用每个人的一砖一瓦垒起了这座称不上富饶、却注满汗水与毅力的城池。
所以这座城市叫做岩根城,它的名字源于在贫瘠之地普遍生长的岩根草。这种植物看似脆弱却根系粗广,即使在毫无养分的土地中也会不断蔓延,为自己寻找生机。在贫瘠之地的原住民眼中,它就是坚强与开拓的象征,也是最适合表达阿诺文国民根性的精神图腾。
由于吸纳了大量原住民,岩根城的人口应该是四大城邦中最多的一个,附近的村镇也颇多。当年大量未受太多教化的原住民为这座城邦留下了较为粗放豪迈的传统,即使过去了一百多年,这种自下而上的精神气质依然有所留存。因此暮恩从这座城市中感觉到粗粝也是理所当然。
暮恩带着阿德丽娜来到了城门,他们明显与众不同的模样当然立刻就引起了守卫的注意。
“哎,那边的两个人,过来。”守卫队长发话道。
二人并不感到意外,平静地走到城门边上与守卫队长对话。
“你好,先生,我刚从东方来到这里,这位姑娘是我的伙伴,我们想要在岩根城中进行战士认证,然后试着找个佣兵团加入。请问我需要在哪里登记?”
暮恩的语气轻松,脸上带着友善的微笑。马车上的行商跟他说过,阿诺文的城邦对出入盘查颇为宽松,非城内居民的普通人只要讲清楚自己来的目的,登记一下就可以进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