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233年秋末,整个洛阳城笼罩在凄风苦雨之中。
玄武门前值守的羽林卫盔甲上凝着白霜,望着连绵不绝的八百里加急信使冲入宫门,彼此交换着忧惧的眼神——这些天,沾着血污的军报如同索命符般昼夜不息。
宣室殿内,二十四岁的曹叡攥着襄阳陷落、潼关折师的战报,鎏金博山炉腾起的青烟在他眼前似乎扭曲成狰狞形状,恍惚间曹叡似又看见七年前的情景:
父皇曹丕因患肺痨病早逝,托孤于平西大都督曹真、太尉司马懿与大鸿胪陈群,今曹真已死,陈群年老多病,而司马懿,父皇曾秘诉:司马懿鹰视狼顾,太祖武皇帝曹操曰不可不防。
而今曹爽新败,曹氏宗亲新生一代大多是纨绔子弟,现竟除司马懿外无一人人可托,实乃悲哀……
急促的脚步声惊碎了回忆。当值黄门侍郎战战兢兢捧上襄樊、潼关军报,绢帛上“累计折损四万七千众”几个血字让年轻天子猛然站起,玄色十二章纹衮服扫翻了案几上堆叠如山的战报。
羊脂玉镇纸坠地碎裂的脆响中,侍立两侧的史官看到天子眼中闪过与武帝曹操如出一辙的凶光。
传诏!曹叡沙哑的嗓音撕裂死一般的寂静:三公九卿、四征将军及两千石以上官员,三日内齐聚南宫议政厅!
三日后,司马懿垂首立于武将班列,余光扫过满殿朱紫公卿。
这些曾随武帝横扫中原的骄兵悍将,此刻竟半数不敢直视御座。他的目光在曹爽腰间新佩的倚天剑上稍作停留——那是大司马曹真临终前请天子赐下的荣耀。
“启禀陛下。”当陈群颤抖着读完最后一份败报时,司马懿突然出列,苍老嗓音却异常坚定:
“今,我方已丢失丢失襄樊等战略要地,死伤士卒四五万人,虽潼关仍旧在我们手里,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万分危急。臣请行非常之策,请陛下仿照蜀汉,兴科举,开科取士。”
其余大臣面面相觑,默默不语。
曹爽之嗤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太尉莫不是被诸葛村夫吓破了胆?我大魏立国根基...”
“根基?”
司马懿陡然提高声调,惊得几名文官手中笏板落地。他指向殿外阴云密布的天空:“襄阳粮仓现囤蜀军三十万石!已做北伐之用,我军陇西马场悉数陷落!更兼蜀汉沟通西域,敢问车骑大将军,等诸葛亮老匹夫饮马黄河之时,你口中根基何在?”
司马懿又曰:“速变则尤能生,慢变大事休已!诸位想做诸葛亮老匹夫俘虏吗?我司马懿也是河内士族大家!然,不想束手就擒也!”
陈群、曹洪、贾充、刘晔等人思虑片刻,道:“陛下,太尉司马懿所言甚是,我等皆赞成速速开科取士。”
曹叡:“既然这样,今年年末就在洛阳举行开科取士,还望众爱卿于士族豪强前多沟通解释,并让门生子弟多做准备,令司马懿、贾诩、陈群等人马上着手发布告示与细则的制定!”
司马懿又拜魏帝而说道:“情况危急,除兴科举外,还应当赏罚分明,本次与蜀军鏖战,将军曹爽本应坚守潼关不出,然却好大喜功,不听郭淮、钟会等人劝告,执意出关迎战,导致大败而归,愿陛下惩处之!”
曹爽辩解道:
“那有什么百战百胜的将领?失败是成功的母亲,这句话你听说过吗?你到潼关以后,分兵去救襄樊,却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徘徊不前,坐视襄阳被攻陷!这个罪过比我要大吧?”
司马懿说:“本人固然负有襄阳被敌军攻陷的责任,然而曹爽却是遇到敌军后,撇下大军,匹马独自仓皇而逃的,这个可是重罪,还望陛下明察!”
曹叡:“果真如此?”
司马懿便命人传唤潼关之战幸存的将领牛金与一些士卒做证。
曹叡:
“好你个曹爽,先好大喜功,放弃坚固城关,刚遇到敌人又撇下大军独自逃跑,导致全军震动,溃不成军,要不是郭淮、钟会等将领拼死抵抗,潼关早已陷落,本应当处斩,念你父亲曹真的功劳上,革除权职,面壁思过。”
曹爽:“我是损兵折将,无可话说,但是司马懿坐视襄阳被攻陷也是事实,还望陛下一视同仁!”
曹叡瞥了一眼司马懿,说道:“司马懿坐视襄阳被攻陷,罪责不小,现罚没你一岁俸禄,官降一级,戴罪立功!”
司马懿拜谢。
曹洪、邓艾、夏侯尚等将领都根据当时战场上的表现做相应的处罚或奖励。
司马懿:“陛下,还有一事!潼关之战赵云、魏延用震天雷昼夜砸我潼关,耗费震天雷超过千捆。今幸有一节未炸,现呈于陛下御览……”便从袖口里掏出一节震天雷!
殿上文武百官皆脸吓得煞白。
曹洪:
“大胆司马懿!,此物易炸,若此物在朝堂之内炸起,伤及陛下,你万死莫赎!还不赶紧把它抛弃了!”
司马懿:
“陛下莫要惊恐,此物是空的,里面的炸燃之物已于3天前,令能工巧匠掏空拿去分析,经分析,蜀军震天雷威力如此之大的原因现已经查明……多添加了一味东西……红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