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唐街探案》上映第3天,单日票房突破8,000万,达8,235万,累计票房2.31亿。
上映三天,突破两亿。
18日,《唐人街探案》上映第4天,正值休息日,单日票房直接破亿,报收1.03亿。
19日,票房小幅上涨,达到1.09亿。
上映5天,《唐人街探案》首周累计票房达4.4亿,稳居当周票房冠军,且呈现碾压态势。
第二名《神偷奶爸》刚破1亿。
第三名《熊出没之夺宝熊兵》6,000万。
第四名《安德的游戏》5,600万。
第五名《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4,000万。
第六名《六福喜事》3,500万。
这些均为近期上映影片。
至于更早的如《四大名捕》《警察故事》《私人定制》等影片,已进入上映末期,更排不上号了。
可以说,这一周的电影市场,大半份额被《唐人街探案》吞下。
这也印证了电影市场,就是“赢家通吃”法则。
当然,还是俞良此次档期选的好。
还没竞争对手,同期对手多为动画片或好莱坞特效片。
不过进入第二周,票房自然回落。
不过这也在俞良的预期,因为电影票房高峰通常集中在首周,次周可能持平,但是大概率都是下降,而到了第三、四周必然大幅下滑。
这是市场规律,而且票房逆袭毕竟属于极少数案例。
俞良也未指望自己的电影能像《战狼2》或者《哪吒2》那样持续爆发。
虽说目前电影盘子逐年扩张,但还没到时候,而且这也得看时机。
就这么说吧,刚才说的那两部电影的成功,已经超过了电影内容的范畴。
《唐人街探案》是明显不具备这些因素的。
总之在俞良心中,《唐探》破八亿,那就是成功。
真要是破了10亿,大成功。
大大的开香槟。
第二周首日,票房腰斩至5,900万。
随后几日逐渐回升,尤其是周末两天,依旧强势。
截至第二周结束,该周共收3.6亿票房,再次霸榜当周票房冠军。
同时《唐探》票房正式突破8亿。
高票房以及不错的口碑,使《唐人街探案》风头无两,参演演员也纷纷受益。
肖扬尤为突出。
坤泰这一角色设计鲜明,其台词甚至已经在网络上成了热梗。
如“国内的生活太紧绷了”“你王姐归来吗!”“我与罪恶不共戴天”等频被网友引用。
一旦形成梗文化,走红几乎必然。
就和“加钱”一样。
当然,也不止肖扬,俞良的好妹妹周冬玉也凭借结局那一抹邪笑出圈。
陈赤赤虽获关注,却也因演技停滞、形象固化于“曾小贤”而受批评。
其实实属无奈,因为角色就是这样的,估计也是陈思成让陈赤赤怎么舒服怎么演,俞良那直接借鉴了。
而且俞良估计,陈赤赤演爱情公寓的时候,也是本色出演。
就这么说,陈赤赤就等于曾小贤。
反正“表演固化”,这没法说,不过俞良始终觉得可以,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批评陈赤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觉陈赤赤演的很不错的。
还有杨蜜,对方饰演的阿香,虽未在首映礼获影评人造型赞誉,但上映后,却赢得观众普遍认可。
认为她“真好看”。
再加上俞良的科技力量,和配合其团队的有意宣传配合,相关造型内容点赞评论数极高,还上了热搜。
总之,《唐探》没白演,为她吸一波粉丝。
此外,小沈杨、宋晓宝、张鲁一等配角也各有获益,只是幅度不及上述几人。
至于两位主角。
其实王保强在电影圈地位稳固,屡参演港片,就足见业内认可。
但《泰囧》与《唐人街探案》连续成功,进一步巩固其票房号召力与影坛地位。
当然,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俞良。
不过这个收益,不单单是演员这个身份,因为业内已知他是项目发起人,虽对是否兼任导演存疑,但其编剧身份已获公认。
可能编剧地位不高,但是如果你是演员+编剧双天赋,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圈里,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华,但拎出来,其实不少。
可是你两个全有,这就很稀少了。
只能说,俞良成为了于证梦想的样子。
所以凭借《唐探》,不仅令他在观众、市场获得认可,在业内也获得了极高的认可。
短短数日,俞良收到几十个剧本与上百个合作邀约,以及各种攀关系的人。
其实之前前来攀交情、谈合作的人也很多,但是现在更多了,翻倍的那种。
这再次印证黄渤那句。“红了之后,身边都是好人。”
俞良的情况更是升级版。
因为他哪怕是刚出道,那也是因为义父,直接成为知名演员,就没当过小兵,所以身边“好人”一直都有,到现在,身边好人越来越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