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黄芳田的草木时,四方族人再次齐聚青峰山,这次是为了采收四方同心花的种子。经过夏末的绽放,花托处坠着饱满的果荚,果壳上带着各族土壤的印记 —— 东岭的果壳泛着浅绿,南溪的果壳水润发亮,西漠的果壳裹着银绒,青峰山的果壳红白相间,每个果荚里的种子都比往年更饱满、更健壮,黑亮中透着多彩的光晕。
“今年的种子,能种遍十座山、五条河!” 小豆子剥开一枚果荚,里面的种子竟有三十余粒,比最初的混融种多了近一倍。各族族人分工协作,东岭的族人负责采摘高处的果荚,南溪的族人用溪泉清洗种子,西漠的族人晾晒筛选,青峰山的族人则负责储存封装,动作熟练而默契,仿佛已经合作了多年。
孩子们也成了采收的主力,他们提着小竹篮,小心翼翼地捡拾掉落的种子,把颗粒饱满的装进各自部落的陶瓮。阿秋和阿禾一起,把最饱满的 “领头种” 挑出来,单独装进嵌着四方信物的木盒:“这是传给下一代的种子,要让他们知道,同心花是怎么种出来的!” 阿春和阿雅则用四方绒絮把种子包起来,放进织着双花纹路的布袋,“这样储存,种子不会受潮,来年醒芽更快!”
采收完毕后,各族族人在芳田中央举行了 “籽传仪式”。小豆子和阿依古丽捧着装满种子的陶瓮,分给每个部落:“这是四方同心种,带着各族的气息,种在你们的土地上,就像我们陪在你们身边一样!” 东岭的杉长老接过陶瓮,回赠了一把东岭的新松针土:“明年我们会带着长出的新苗来,让青峰山也染上东岭的绿!” 南溪的族长递过一坛溪泉酿的酒:“愿这溪水般的情谊,永远滋养着同心花!”
西漠的族人带来了新修的驼道图,图上用红绳标出了从西漠到青峰山、再到东岭、南溪的路线:“驼道已经修通,以后不管是送种子、传技法,还是赴花宴,都能朝发夕至!” 东岭的族人也展示了跨山小道的图纸:“开春就能完工,到时候骑马一日就能到青峰山,咱们往来更方便!”
苏清鸢和陆沉舟把最新的种植经验补充到跨山种植册里,还附上了各族新苗的生长记录和照片(此处用 “画像” 替代,贴合时代背景):“这些种子,不仅是植物的延续,更是融技与情谊的传承。” 他们把修订后的种植册抄成数十份,分给每个部落,还有一份专门留给孩子们,册页上画着简单易懂的插图和口诀,方便后辈学习。
王婶和各族女人们一起,用采收的种子和果壳熬制了 “同心果粥”,粥里加了四方的谷物和干果,甜香混着种子的清劲,飘得满芳田都是。“喝了这碗粥,记住今日的约定,不管以后走到哪里,都要把同心花的种子、把跨山的融技传下去!” 王婶给每个孩子舀了一碗,眼里满是期盼。
仪式的最后,各族族人一起在老槐树下种下了一棵新的槐树苗,树苗周围埋着各族的种子和一份跨山种植册木牍。“这棵树,就叫‘同心树’,” 西漠长老抚摸着树苗,“它会像我们的情谊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见证同心花种遍山海!” 孩子们围着树苗,把自己做的同心结系在枝桠上,红绳飘着,像一串串希望的风铃。
夕阳西下时,各族族人依依不舍地告别。驼队载着满满的种子和情谊,沿着新修的驼道远去;东岭的族人骑着马,顺着即将完工的跨山小道前行;南溪的族人撑着船,沿着溪流返程。小豆子和阿依古丽站在同心树下,望着远去的身影,手里握着彼此赠送的同心结,心里满是温暖与期盼。
多年后,青峰山的同心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四方同心花真的开遍了十座山、五条河。各地的部落都流传着跨山融技的故事,孩子们手里捧着翻得卷边的跨山种植册,学着祖辈的样子,调配混融土、制作催芽剂、守护新苗。每年春分播种、夏末花宴、秋收采籽,各族族人都会如期相聚,同心花的香气飘得越来越远,跨山的情谊也越来越深。
又一个开春,已是少年的阿秋和阿禾,领着各族的小辈们来到育苗区,像当年的小豆子和阿依古丽一样,小心翼翼地种下新的同心种。老槐树下,小豆子和阿依古丽并肩而立,望着满田嫩绿的新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跨山种植册的最新一页,由各族小辈共同写下:“同心无界,融技千秋;薪火相传,花开万代。”
风里的花香再次弥漫,带着岁月的温润与希望,预示着这份跨越山海的同心之约,会像同心花一样,在时光里永远绽放,生生不息。
喜欢医道狂徒:校花的贴身神医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医道狂徒:校花的贴身神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