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刚把新打印的养护卡贴在太阳花的花架上,指尖就被一片温热的花瓣蹭了蹭——是太阳花的花苞,比昨天又鼓了一圈,粉嫩嫩的花瓣边缘已经微微张开,像是随时要绽放。
“小满小满!我明天就能开花了!”太阳花的声音里满是雀跃,晃得花苞都跟着颤,“你说校长会不会看到我开花?我想让他夸我好看!”
“会的,只要你好好开,肯定有人夸。”林小满笑着摸了摸它的花苞,身后的李婷正蹲在吊兰旁边,用尺子量新长的小芽:“你看!才两天就长了一厘米!之前蔫蔫的,现在都冒新芽了,太神奇了!”
周明则在给文竹浇水,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玻璃:“按你说的,只浇了半杯,还晾了两天的自来水,应该没问题吧?”
“放心,”林小满回头,“文竹怕涝,这样刚好,你看它枝条都舒展了,肯定舒服。”
正说着,走廊尽头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还夹杂着教职工的交谈声。周明手一抖,半杯水差点洒出来:“是……是校长!他怎么来了?”
林小满也有点意外——校长平时很少来教学楼B栋,大多在行政楼办公。她刚想让大家别紧张,就听见植物角里的小家伙们瞬间安静下来,接着是一阵小声的嘀咕:
“是校长吗?会不会批评我们长得不好?”(文竹的声音软乎乎的,带着点慌)
“别担心!我们现在这么精神,他肯定会夸我们!”(吊兰晃着小芽,给自己打气)
“我要把花苞挺起来!让校长看到我!”(太阳花使劲把花苞往亮处凑)
“我……我往旁边挪挪,别挡着太阳花。”(虎皮兰悄悄往花架边缘靠了靠)
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穿着藏青色西装、头发微白的老人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教务处的老师。正是校长陈教授——林小满在开学典礼上见过,听说他以前也是教园艺的,对植物格外上心。
“这是……植物角?”陈校长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整齐的花架上,眼神里满是惊讶,“上次我路过,这里的植物还蔫蔫的,怎么才几天,就变样了?”
周明紧张得手心都出汗,结结巴巴地说:“校……校长好!这是……是林小满同学和李婷同学帮着改造的,按植物的需求调整了位置,还贴了养护卡。”
陈校长的目光转向林小满和李婷,温和地笑了笑:“哦?你们是哪个学院的?怎么想到按植物需求摆位置?”
“校长您好,我们是园艺学院的,我叫林小满,她是李婷。”林小满上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之前看到植物长得不好,就想着多观察观察它们的状态——比如太阳花喜欢直射光,就放在窗边最晒的地方;文竹怕热,就挪到远离暖气片的通风处;吊兰想长小芽,就放在高一点的花架上,让藤蔓能垂下来。”
她故意把“观察”说得重了点,避开“能听懂植物说话”的秘密,只提能被普通人理解的“植物状态”——比如叶片发黄是缺光,枝条发蔫是缺水,这些都是园艺学的基础,既不会暴露能力,又能让同样懂园艺的校长认可。
陈校长点点头,弯腰凑近太阳花,指尖轻轻碰了碰花苞:“这太阳花的状态不错,花苞很饱满,应该快开了吧?”
“明天就能开!”太阳花忍不住喊出声,声音不大,刚好能让林小满听见,“校长,我明天开给您看,肯定特别好看!”
林小满赶紧帮腔:“是的校长,它明天应该就能开花了,我们昨天看它花苞已经开始裂了。”
陈校长又走到吊兰旁边,看着垂下来的小芽,眼睛亮了亮:“这吊兰还长了新苗,以前我怎么没注意到?你们不仅调整了位置,还做了养护吧?”
“我们给它松了土,浇了点稀释的营养液,”李婷赶紧掏出笔记本,翻开画满记录的一页,“这是我们的养护日志,每天记录植物的状态,比如吊兰今天新苗长了一厘米,太阳花的花苞大了一圈,文竹没再黄叶子。”
陈校长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着,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做得很细致!现在很多学生养植物,只知道浇水,不知道观察植物的需求,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很难得。你看现在这个植物角,比以前有生机多了——叶片舒展,花苞饱满,连空气都好像清新了点。”
听到“有生机”三个字,植物们瞬间兴奋起来:
“校长夸我们有生机!”(吊兰的小芽晃得更欢了)
“我就知道!我们现在特别精神!”(太阳花的花苞都快裂开了)
“校长会不会以后常来看我们?”(文竹小声期待)
“肯定会!咱们这么好看!”(多肉从花架上探出头,骄傲地晃了晃叶片)
陈校长把笔记本还给李婷,又看了看贴在花架上的养护卡——卡片是彩色卡纸做的,上面画着可爱的小图案,写着“太阳花:喜直射光,每周浇水一次,忌积水”“文竹:喜散射光,远离热源,保持盆土微湿”,字迹工整又活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