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正蹲在花店门口给多肉“排队晒太阳”,左手拎着小喷壶,右手扒拉着花盆,嘴里还碎碎念:“你这盆桃蛋,昨天又偷偷喝多水了,今天给你放最边上,晒够8小时再进屋,别想偷懒!”
帆布包里的“首席教具”多肉探出头,叶片蔫蔫的:“凭啥它能晒最边上?我才是最圆的!记者要是来了,肯定先拍我!”
“拍你?”林小满戳了戳它的叶尖,“上次老槐树授牌,你非要凑镜头,结果被摄影大哥的三脚架差点砸到,还好意思说?”
正斗嘴呢,一辆印着“都市晚报”的采访车“吱呀”一声停在花店门口,下来一男一女,男的扛着摄像机,女的拎着笔记本和录音笔,直奔花店而来。女记者扎着高马尾,语速快得像机关枪:“请问是林小满同学吗?我是都市晚报的记者陈悦,我们听说你靠养花在校园里出圈,还救了百年老槐树,想来做个专访!”
林小满愣了愣,手里的喷壶“哐当”掉在地上,水洒了一地,溅到多肉的盆沿上。多肉瞬间精神了,叶片挺得笔直:“来了来了!记者同志!我在这儿!我是‘校园绿植守护者’的专属多肉,你快拍我,我能证明小满的养花秘诀!”
陈悦记者被这突然冒出来的多肉盆栽逗笑了:“这多肉还挺有镜头感!林同学,我们了解到,你店里的植物成活率高达98%,还帮校医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解决了不少绿植难题,甚至救活了被白蚁侵害的百年古树,能跟我们说说你的养花秘诀吗?”
“秘诀啊……”林小满摸了摸后脑勺,心里犯嘀咕——总不能说自己能听懂植物说话吧?上次跟王科长都只能找借口,跟记者更不能说实话了。她刚想编个“细心观察、科学养护”的套话,就听见旁边的老兰花慢悠悠开口:“还能有啥秘诀?不就是听我们说话,懂我们想要啥呗!上次那盆快死的蝴蝶兰,不是你听它说怕冷,给它套了塑料袋才活的?”
林小满赶紧打断老兰花的“实话实说”,笑着对陈悦说:“其实也没啥复杂的,就是用心听植物的需求——比如看叶片是不是蔫了,可能是渴了;叶子发黄,可能是光照不够或者浇水太多;土壤板结了,就赶紧松土,说白了,就是把植物当成朋友,多观察、多共情。”
“听需求?”陈悦皱了皱眉,显然有点不信,“这会不会太抽象了?很多人也会观察,但还是把花养死,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肥料或者工具?”
旁边的摄影大哥也跟着点头,镜头对准林小满的手,像是要找出什么“秘密武器”。多肉急了,在帆布包里嚷嚷:“没有特殊工具!就是听我们说话!我上次渴了,小满一听就给我浇水,我要是喝多了,她还会骂我!”
林小满假装没听见,从店里拎出一盆顾客昨天送来求助的吊兰——叶片黄了大半,根都快烂了,顾客说“浇了不少水,还是救不活”。“你看这盆吊兰,”林小满把花盆递给陈悦,“普通人可能觉得它是渴了,其实它是喝多了水,根系缺氧。你仔细看,盆土表面湿乎乎的,叶片发黄还带着点黑边,这就是烂根的信号,也就是它在‘说’——我喝太多了,快给我透透气!”
陈悦凑近一看,果然盆土湿漉漉的,还带着点霉味。“那该怎么救呢?”她追问。
“很简单,脱盆晾根,剪掉烂根,换疏松的土,以后少浇水。”林小满一边说一边动手,指尖刚碰到吊兰的根系,就听见吊兰虚弱地喊:“终于有人懂我了!我根都泡烂了,疼死我了,别再浇水了,我要通风!”
她动作麻利地脱盆、剪烂根,用多菌灵消毒,再换上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的新土,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你看,”林小满把重新上盆的吊兰放在通风处,“过个三四天,它的叶片就会慢慢变绿,这就是回应我们‘听懂’了它的需求。”
陈悦半信半疑,刚想说话,就看见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抱着盆枯萎的茉莉跑进来,急得快哭了:“小满姐!你快救救我的茉莉!它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全蔫了,我明天要送给老师当教师节礼物,怎么办啊?”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现场验证”!陈悦眼睛一亮,赶紧让摄影大哥跟上。林小满接过茉莉,指尖一碰,就听见茉莉委屈的声音:“她给我浇了冰水!昨天晚上天热,她把冰镇矿泉水倒我盆里了,根都冻僵了,还放在空调直吹的地方,我快冻死了!”
“别急,”林小满笑着说,“你是不是昨天给它浇了冰水,还放空调房里了?”
女生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昨天觉得天热,想让它凉快凉快,就……”
“茉莉喜温,最怕冰水和空调直吹,”林小满一边说一边把茉莉搬到窗边散光处,“它这是‘冻着了’,在跟你‘抱怨’呢!给它浇点温水,放在通风散光的地方,明天就能恢复精神。”
她给茉莉浇了点温水,又用塑料袋套住花盆(留了透气孔)保温。没过半小时,茉莉的叶片就慢慢挺起来了,不再是之前蔫蔫的样子。女生惊喜地说:“真的活过来了!小满姐,你太神了!这就是你说的‘听植物的需求’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