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进行到一半,女记者提议:“我们能不能去实地看看你们治理过的地方?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你们的成果。”
“当然可以!”林小满立刻答应,带着记者团队先去了公园。刚到公园湖边,曾经被污染的湖水现在清澈见底,荷花盛开,白鹭在湖面上悠闲地飞行,游客们在湖边散步、拍照,一片热闹景象。
“这就是我们之前治理的公园湖,”林小满指着湖面说,“当时湖水又臭又浑,荷花都蔫了,现在水质达到了优质标准,氨氮和磷含量都在正常范围,白鹭也回来了。”
湖边的荷花们立刻欢呼起来:“……是小丫头和记者朋友!快拍我们!拍我们!让大家看看我们有多漂亮!”
“白鹭也在!快把白鹭和我们一起拍进去,我们是公园的‘生态名片’!”
李婷举着相机,跟男摄影师一起拍个不停,女记者对着话筒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臭水沟,经过林小满团队和相关部门的治理,现在变成了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这就是生态保护的力量。”
一位正在湖边散步的大爷看到采访,主动走过来:“记者同志,你们一定要好好报道小满团队!之前这湖水臭得没人敢来,是他们发现了排污问题,还制定了治理方案,现在我们天天来这里散步,空气清新,心情也舒畅!”
从公园出来,他们又去了民乐小区的木槿花丛。曾经被剪得乱七八糟、布满红蜘蛛的木槿,现在枝繁叶茂,粉紫的花朵开得热热闹闹,几位老人正在花丛边聊天、择菜。
“这是我们拯救的木槿花,”林小满介绍道,“当时被过度修剪,还爆发了红蜘蛛灾,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今年夏天开花特别旺盛。”
一位老奶奶握着女记者的手说:“这些小姑娘和小伙子真是好人!我们看着这木槿花长大,被造得不成样子时,我们心里都疼,是他们带着专家来治理,还给我们讲养护知识,现在我们每天都来照顾它,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木槿花们也发出开心的声音:“……记者朋友,快拍我们的花朵,拍我们的新叶,告诉大家我们长得多好!谢谢小丫头和她的团队,让我们重获新生!”
最后,他们去了城郊湿地的边缘。虽然湿地还没开始治理,但记者们通过林小满团队的调研照片和视频,看到了湿地的现状和曾经的美景对比,女记者感慨道:“一边是曾经的水草丰美,一边是现在的垃圾遍地,真的让人很心疼。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让更多人关注湿地保护,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张胖子看着湿地的景象,也忍不住说:“等湿地治理好了,我要在这里开个‘植物友好’主题花店,专门卖水生植物和湿地原生植物,让大家把湿地的绿意带回家!”
帆布包里的多肉撇撇嘴:“我看你是想把湿地当成你的进货基地,小心被林业局罚!”
采访结束时,已经是傍晚。女记者握着林小满的手说:“林小满女士,你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95后女大学生,带着团队和市民,用专业和热情守护城市的绿意,这正是我们想要传递的正能量。报道会在下周的《城市周报》头版和官方公众号同步发布,相信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回到花店,李婷兴奋地整理着今天的照片和视频:“太好了!我们要上报纸和公众号头条了!以后我们就是‘网红环保团队’了,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
刘宇推了推眼镜:“希望报道能让更多人关注植物保护,了解‘植物友好’的理念,这样我们的‘绿意满城’计划就能更快实现。”
陈阳补充道:“我们可以借着报道的热度,发起‘城市植物守护志愿者’招募活动,组建更庞大的志愿者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到植物保护中来。”
张胖子也凑过来:“我也要在我的花店里贴你们的报道,宣传‘植物友好’理念,招募顾客当志愿者,到时候我店里的生意肯定更火!”
帆布包里的多肉不满地说:“凭什么他们都能上报纸,我不能?记者连我的特写都没拍,太过分了!小满,下次采访一定要让他们给我单独拍一组照片,还要给我写个专访,标题就叫《多肉圆滚滚,城市绿意代言人》!”
“你想得美!”林小满笑着戳了戳帆布包,“等你什么时候能帮着治理植物问题了,我就让记者给你做专访。现在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你的首席教具吧!”
晚上,林小满收到了女记者发来的报道初稿,标题醒目——《95后女大学生,守护城市的绿意!从公园湖到湿地,她带着市民为植物“发声”》。报道详细讲述了林小满团队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花店小团队,到现在的城市生态保护主力军,涵盖了公园湖水治理、月季蚜虫防治、小区植物拯救、湿地调研等多个案例,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市民反馈,还配了很多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生动感人又专业可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