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上,他对着几位阁臣和户部、吏部尚书,定下了基调:
“杨涟所奏,民间田土不均,确是实情。沈惊鸿所言……海外故事,亦足引以为戒。然,宗室乃太祖血脉,国家屏藩,不可轻动。清丈田亩,查明实数,乃整顿赋役之本,可先行一步。着户部、都察院,拟定章程,先从北直隶、南直隶等畿辅要地开始,逐步清丈,重点是查清隐匿、投献之田,均平赋役。过程中,务必谨慎,不得扰民,亦不得借此滋事。”
他刻意回避了直接提及宗室庄田的问题,但“隐匿、投献之田”无疑包含了大量被宗室、勋贵、官绅以各种名义占有的土地。这无疑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既回应了改革派的呼声,又没有立刻激化与宗室集团的直接冲突。同时,他私下里嘱咐魏忠贤,对各地藩王的赏赐和禄米请求,要“更加严格核查,酌情处置”,实质上开始收紧口子。
这道旨意下达,标志着大明王朝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终于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虽然范围有限,力度温和,但其象征意义巨大。杨涟等人虽觉不够解渴,但也看到了希望。保守派则暂时松了一口气,只要不直接触动宗室根本,清丈田亩尚可周旋。
消息传回山海关,沈惊鸿仔细分析了皇帝的决策,心中了然。他知道,以天启的年纪和所处的环境,能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这“清丈田亩”的口子一开,就如同在堤坝上凿开了一道缝隙,后续的变革便有了可能。他立刻写信给徐光启和在户部、都察院的盟友,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基于后世知识的、关于如何更有效进行土地清丈和防止舞弊的技术性建议,例如利用简易测绘工具、建立交叉复核机制、鼓励民众举报等,力求使这第一步能够走得扎实,见到实效。
同时,他并未放松对辽东的经略。“猎虏锐士”的主动出击愈发频繁有效,对野人女真的联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皇太极似乎暂时被压制,忙于整合内部和应对明军的骚扰。沈惊鸿深知,内政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他必须确保辽东防线固若金汤,才能为朝堂之上的变革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一场由土地问题引发的深刻变革,已然在暗流中悄然启动。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坚冰既已打破,航向已然调整。沈惊鸿站在时代的潮头,一边握着强兵利刃抵御外侮,一边执着理性之光试图照亮帝国前行的迷途。他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与历史惯性的漫长赛跑。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