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王庆坐拥十万兵马,宋江区区万人,即便攻下城池,也必损兵折将。
攻克淮西八州八十六县,恐怕将士们都要拼光性命!
然而报捷的奏章里,竟只字未提伤亡。
难道宋江攻打淮西,竟能毫发无损?
蔡京这番话一出,不仅赵佶,连宿太尉也察觉异样。
宋江不足万人的队伍,如何击溃淮西十万大军?
更蹊跷的是,战报中全无损耗记载,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淮西!
这宋江莫非鬼迷心窍,竟敢谎报军功?
宿太尉暗自恼怒,深感被宋江蒙骗。他接到捷报时欣喜若狂,未及细阅便呈递御前,如今看来确实漏洞百出!
可事实却是,宋江确实近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淮西!
这全赖柴皓的威名震慑敌胆。
但朝堂上的君臣哪知内情?
即便知晓,只怕更要提防宋江——竟与反贼柴皓合谋欺君!
可笑的是,满朝文武包括蔡京在内,都不曾意识到他们与童贯联手,借柴皓之名已 过徽宗。
那场收复燕云的惊天骗局,早让童贯获封广阳郡王,蔡京、王黼等人尽得封赏。
蔡京长子蔡攸作为童贯副帅,也得授国公爵位。
蔡京本人历仕数朝,官居太师、鲁国公。
如今蔡氏父子一门两国公,荣耀不输童贯的郡王头衔。
从太师到重臣,人人获利,谁又会向赵佶揭穿骗局?
但宋江之事却另当别论。
一则确实破绽百出,二则蔡京欲为党羽争功。
陛下,蔡太师所言极是!
已晋封郡王的童贯身着蟒袍,意气风发出列:不过收复淮西这等大事,谅宋江不敢作假。只是这功劳,未必该记在他头上。
宋江的上峰——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原系西军熙河路大将。臣北伐燕云时,特举荐他镇守淮南抵御方腊。
想是听闻臣与刘延庆收复燕云,他便主动出击淮西欲立新功。只是武人拙于文墨,撰写捷报颇费周章。
倒是这宋江,想必随征立了些微末功劳,却贪功心切,竟越级将捷报直呈朝廷......
童贯这番说辞,倒显得合情合理了。
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统领淮东大军攻占淮西,这样的战功自然该归他所有——毕竟他出身西军,又手握重兵。
童贯对此深信不疑。他带兵多年,怎会相信宋江那区区万人能拿下淮西?
更重要的是,辛兴宗是童贯的心腹!
而负责军需的淮南东路转运使,则是蔡京的孙女婿……
于是,几位权臣轻描淡写间,便将功劳定了下来。
赵佶听罢,深以为然,当即下旨:“淮南东路宣抚使辛兴宗收复淮西有功,加封三品怀化大将军,晋开国侯。其余将士,按例封赏!”
蔡京随即进言:“陛下,宋江或许有些微末功劳,但越级上报,分明是抢功之举。若厚赏此等奸猾之徒,只怕助长军中歪风!”
赵佶略一迟疑。他本想借机施恩,招抚方腊、田虎等反贼,可又觉得宋江确有冒功之嫌。若重赏宋江,恐寒了淮东将士之心。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至于宋江……赐御酒三杯,以示勉励。卢俊义等将士,各赏酒肉。虽无大功,亦有苦劳。”
赵佶自觉宽厚——冒领军功本该治罪,如今反得赏赐,已是皇恩浩荡。
数日后,淮西。
接到朝廷封赏的宋江如遭雷击。
虽借柴皓之势才拿下淮西,但他终究是第一个进驻的朝廷将领,收复八州之功,竟只值三杯御酒?
“直娘贼!”宋江心中愤懑难平,“我这般效忠朝廷,换来的就这?”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