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灵睦镇,早已褪去了冬日的凛冽,灵江两岸草木葱茏,暖棚里的番茄挂满枝头,草药地里的“云草”长势喜人,连心桥上往来的村民络绎不绝,集市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陆承宇正和陈老三在盐井边查看新盐的成色,突然,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比上次远方信使到来时还要急切。
“陆当家!陆当家!有紧急消息!北地来的信使,说是有重要公文要交给您和府城知府大人!”守卫的呼喊声穿透集市的喧闹,带着几分焦灼。陆承宇心里一沉——北地常年战乱,鲜少与南方往来,此刻突然派来紧急信使,恐怕不是寻常事。他赶紧放下手里的盐筐,快步朝着村口跑去。
村口的空地上,一名身着铠甲、风尘仆仆的信使正牵着一匹气喘吁吁的战马,铠甲上还沾着泥土和血迹,显然是长途奔袭而来。看到陆承宇,信使来不及行礼,直接从怀中掏出两份用火漆严密封口的公文,双手递了过来:“陆当家,这是北地节度使萧策大人亲笔书写的公文,一份给您,一份烦请您转交给府城知府。北地战事吃紧,流民四起,萧大人听闻灵睦镇的互助模式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希望能从您这里借鉴经验,若方便,更盼您能派些人去北地,指导流民建立临时互助点,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
“北地战事?流民?”陆承宇接过公文,指尖触到冰冷的火漆,心里咯噔一下。他快速拆开写给自己的那份,只见上面字迹遒劲有力,却透着几分仓促:“灵睦镇陆当家亲启:北地遭外敌入侵,城池残破,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闻灵睦镇互助之法,能聚民力、共患难,实乃救民之良策。今遣信使求援,盼陆当家念在天下百姓同为一体,施以援手,助北地流民渡过难关。萧策顿首。”
公文末尾,还附着一张简略的地图,标注着北地流民聚集的几个主要区域,密密麻麻的红点,看得人触目惊心。陆承宇握紧公文,转头对身后赶来的周先生、林晚秋和李二狗说:“北地打仗了,百姓流离失所,萧节度使想让咱们派人参谋互助的法子,安置流民。”
李二狗凑过来一看,看到地图上的红点,忍不住攥紧了拳头:“这些当官的打仗,苦的都是老百姓!咱们能帮,肯定得帮!”周先生也眉头紧锁:“流民聚集最容易爆发瘟疫和饥荒,要是能建立互助点,确实能缓解不少问题。只是北地离咱们灵睦镇比云州还要远,而且还在打仗,路上的危险比去云州时多得多。”
林晚秋看着信使疲惫的模样,轻声说:“先让信使歇歇,喝口热茶,咱们再慢慢商量。不管怎么说,北地百姓在受苦,咱们不能坐视不管。”
陆承宇点点头,赶紧安排:“林晚秋,你带信使去医馆处理一下伤口,准备些热饭和干净的衣物;李二狗,你去把各村村长和互助社的核心成员召集到集市暖棚,咱们紧急开会;周先生,你和我一起先研究一下公文上的地图和流民情况。”
半个时辰后,集市的大暖棚里挤满了人。陆承宇把北地的情况和萧策的请求一五一十地说明,又把地图铺在桌上,指着上面的红点说:“这些都是流民聚集的地方,条件艰苦,缺粮少药,咱们要派去的人,不仅要懂互助社的运作,还得能吃苦、会应对突发情况。”
暖棚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青山村的村长皱着眉说:“去北地太危险了,不仅有战事,还有可能遇到流寇,而且咱们对北地的气候、地形一点都不了解,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有几个村长也纷纷附和,毕竟去北地不同于去云州,前者是太平之地,后者却战火纷飞,风险太大。
李二狗却猛地站起来:“危险怕什么?咱们灵睦镇刚成立的时候,遇到的困难还少吗?抱团越冬、防疫、建桥,哪一次不是克服困难过来的?北地百姓在受苦,咱们要是因为危险就不帮,那还叫什么互助精神?我报名去!”
陈老三也跟着站起来:“我也去!我懂种地和储存粮食,去了能教流民开垦荒地、储存食物,而且我力气大,遇到危险也能帮上忙!”
周先生看着大家,缓缓开口:“我也去吧。北地流民多,卫生条件差,肯定容易爆发瘟疫,我懂医术,能帮他们防疫、治病,还能教他们基本的卫生知识。”
陆承宇看着主动请缨的三人,心里满是感动,却也有几分顾虑:“你们三位之前去云州已经辛苦了,这次北地更危险,要不……”
“陆当家,别说了!”李二狗打断他,“咱们是灵睦镇的人,互助精神不能只在灵睦镇里讲,外面的百姓有难,咱们就得帮!”
林晚秋看着三人坚定的眼神,轻声说:“我支持你们去,但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我会尽快给你们准备足够的干粮、草药、种子,还有厚实的衣物和防身的武器,另外,再带上咱们的《互助社运作手册》《防疫指南》和《暖棚种植手册》,尽量多帮北地百姓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