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前线指挥部附近一处安全屋内,特派员老王与潜伏在国军内部的李参谋,正在进行出发前的谈话。
老王眉头紧锁:“小李,此事关乎整个宿北战局,朱老总都在等着消息。
你我再最后确认一次,你那位堂兄,李国韬团长,他真的动摇了吗?此次劝他战场起义,有几分把握?”
李参谋眼神坚定:“王特派员,我非常肯定。我这位堂哥,出身黄埔不假,但本性良知未泯。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对内部倾轧、腐败横行深恶痛绝。
我与他多年联系,时常以家国大义、士兵性命旁敲侧击,他内心早已对这场内战极度厌倦。
如今他的团伤亡惨重,身陷重围,上峰援兵无望,他绝不甘心就这样带着几百号信任他的弟兄,屈辱地死在自己人的内斗战场上!”
老王微微颔首:“我自然信你,但此次计划关乎全局,不容有失。我们必须有万全把握。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判断有误,或者他临时又犹豫了,我们可有备用方案?”
李参谋嘴角勾起一丝复杂而又自信的笑意,低声道:“您放心。如果道理讲不通,亲情牌打不动,我这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准保能触动他。
到时候,我就直接问他:堂哥,咱们要是都死在了这宿县城下,死在了这毫无意义的内战里,家里年迈的婶娘谁来照料送终?
将来族谱之上,我们俩的名字后面,难道就写着‘殁于内战’四个字吗?到时候怕是连连祖坟都进不去!”
老王愣了一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你这可是直戳心窝子啊……也罢,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这就去准备。你此行,务必小心!”
李国韬团部掩蔽所内,李参谋巧妙地支开了警卫,凑到正在盯着地图发呆的李国韬身边。
“团座,家里来人了。”
李国韬身体微微一僵,语气带着一丝警惕:“家里?这兵荒马乱的,家里来什么人?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是见亲戚的时候吗?”
李参谋继续低声坚持:“堂哥,来的不是一般人。他说……带了老家的话。都这个时候了,见一见,听听他说什么,总没坏处。多条路,总比走进死胡同强。”
李国韬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划拉着。
他当然听出了堂弟话语里的意思,这哪里是家里人,分明是红军。
内心中天人交战了一会儿,最终,他叹了口气:“人在哪?带过来吧,注意隐蔽。”
当老王被李参谋引入内室,李国韬审视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
“先生贵姓?”李国韬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
老王拱手:“免贵姓王。”
李国韬眼神微动:“先生不姓李?那……可就不是我们家里人了。”
老王淡然一笑:“李团长,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是‘老家’让我给您捎句话——希望您,尽早归家。”
“家?”李国韬挑眉,进一步试探,“哪里的家?是西安的家?还是济南的家?”
“我刚才说了,中国人都是一家。四海之内,皆可为家。您想去哪里,都可以商量。”
听到这话,李国韬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他明白对方的意思,投诚后可以选择去红军或先锋军,这让他排斥做“红军俘虏”的心结稍解。
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他立刻开始为自己和部下争取利益:
“回家我没问题。但回家总得有‘路费’吧?总得找点‘活计’养家糊口吧?啥都没有,回去不一样饿死?那和现在死在这里,有什么区别?”
老王对李团长的要求丝毫不感到意外:“李团长是黄埔毕业的高材生,到哪里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至于贵团的一众官兵,只要他们愿意,我们都会根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这一点请您放心。”
李国韬当然放心,能够去先锋军,自然不需要担心职位的问题!毕竟那么多前辈的案例摆在他面前,总不会到了自己身上就行不通了吧!
但正所谓得陇而望蜀,面对给了好脸色的谈判对手,多数人总是容易蹬鼻子上脸。
要是红军代表态度嚣张一些,说不准这会儿条件都已经谈完了。
只是对王特派员来说,只要能够谈成,都算是完成的任务。
上级给的条件其实很宽泛,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原则是只要答应立刻让开防区,就给最高规格的待遇。
只不过他堂堂党员,当然要为集体争取利益,不可能随意让步。
李团长试探着开口:“王先生,我和兄弟们相处日久,感情甚笃。此番若能携手,不知能否……不要分开安置?”
老王摇头:“李团长,这一点恐怕不行。我们接受起义,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部队必须进行必要的整编。”
李国韬不甘心:“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现在的我,若选择与贵军合作,送上这份‘让开通道’的功劳,难道还不能换来一个通融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