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时有句顺口溜,“家有警尉补,不做知州府”。谁家出个有权有地位的满洲国警察,必定是祖坟冒了青烟。刘小脑袋协助皇军讨伐队“剿匪”有功,如愿以偿当上了伪满警察局警佐。他的警衔浸透了弟兄们和一屯人的鲜血,冥冥中,冤魂让他昼夜不得安宁。阳世间,董云程上天入地对他进行追杀,阴曹地府里,判官升堂,小鬼烧开了油锅,等着将他捉拿归案。他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他别无选择,唯有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和伪满洲国效劳。
为了表忠心,他让病入膏肓的母亲,在自己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以为,满洲国好了东北就好了,东北好了中国也好了,大家都好了。满洲国倒台,一切都完了。他牢记伪满洲国警察官的职责:
须为王道具现之先驱,须为民族协和之中核,须崇尚义勇拥护正义,须尊重纪律融和团结,须恪守诚实完成责任,须持身廉洁公平无私,须努力修养陶冶人格。
工作中,刘警佐恪尽职守铁面无私,在管辖区域内秉公办事,惩恶扬善亲爱民众。在生活上,刘警佐洁身自好不贪不占,不近女色,不收取财物。别的警员刚上任,赶紧把家眷亲属接到城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警佐全家老小住在乡下,因为工作太忙很少回家。谁劝他把家眷搬到城里,他就和谁急眼。
他家老的老小的小穷的揭不开锅,他用薪水资助家庭困难的警员,捐助灾区农民。为节省经费支援皇军在前线作战,他只领一套警服,每顿饭只吃半饱。他下班后随即换上便衣,从不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他脑袋小戴不住大盖帽,在执勤中不是碰歪就是被风刮飞。他用袼褙缝个罗圈当帽衬,戴上还框荡,在里面塞了条小孩棉裤。被服官要为他特制一顶大盖帽,他断然拒绝,自己动手把大盖帽帽圈改小。他被评为“满洲国模范警察”,事迹登上伪《满洲报》。
日伪统治者为了将东北人民禁锢在法西斯式的基层统治机构中,加强控制和束缚,一步步变成忠顺良民,切断与抗日联军的联系,在广大农村强制实行“集家并村”政策。民众不愿意离开家园被集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反抗与抵制。麻生太郎为了制造“千里无人区”,先划定部分屯落做试点,再大面积进行推广。
刘警佐主动向麻生太郎请缨,到“集家并村”试点屯摸排情况。为了取得老百姓信任,他一直单枪匹马一个人下乡。他先到人口集中的高屯、杨屯和薛屯,进行宣传。他一下马,张贴“中日亲和庆祝新国家,东亚和平共存共荣”、“胜利的皇军末年一看,亡丧的英美来年一瞧”、“我们要严防间谍以防匪患”等标语。百姓们见他孤身一人,面相慈善,一颗小脑袋招人可怜,遂解除戒备。他不提“集家并村”,先唱一曲动情的《满洲姑娘》,招得众人来听:
奴是二八满洲姑娘!
三月春日雪正融,
迎春花儿将开时,
奴就出嫁啊!
半喜半羞心儿跳,
铜锣花鼓响叮咚,
漂亮花轿把奴迎……
薛大脑袋说:“亲爱的郎君你等着吧这句不受听,不像正经话。”刘警佐马上改词,唱道:“薛兄,你可要等着我呀!”没把薛大脑瓜子脑瓜子乐爆了!不知道怎么夸奖刘警佐好。小伙子们的心被刘警佐唱酥酥了,姑娘们羞答答地低下头。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学会《满洲姑娘》,成就好几对姻缘。
刘警佐会看病、开药方配药,还会给人相面算命。他教小媳妇们织日本针法毛衣,教小伙子们练习日本式摔跤,教小腊梅等姑娘唱《甜心人》。
刘警佐为一群孩子擦完鼻涕分完糖块,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
亲爱的小朋友们,
满洲国的好朋友们!
来来来,咱们一起拉手吧!
拉着手唱着玩儿,
好乐土的满洲国啊……
刘警佐很快取得百姓信任,争着抢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不给百姓添麻烦,自带凉窝头,喝谁家一碗凉水都给钱。他讲话踩塌了百姓家墙头,赔偿两元老头票。见时机成熟,他开始动员转入正题:“我们几个村的人‘集家并村’住在一块儿,就像一个大家庭,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唱歌跳舞,好不好啊?”
王家俊说:“我们有病,上哪儿找先生治病?”刘警佐说:“看病不用愁,村里有大夫。”杨雪堆说:“我赶集走亲戚怎么办?”刘警佐说:“外出不用愁,来回坐大汽车。”薛大脑袋说:“我三十岁了,找不着媳妇怎么办?”
刘警佐摘下帽子露出小脑袋:“我这么小的脑袋都找到媳妇了,你那么个大脑袋还愁找不到媳妇?”众人都笑弯了腰,这个刘警佐说话真有趣。
刘警佐见百姓动心了,继续动员:“集家并村以后,儿童都进村里的幼稚园。屯屯建学校,孩子到了年龄都上学,不让上学的父母犯法,蹲笆篱子。”
王佳俊问:“我没儿没女,一个人谁来管?”刘警佐说:“孤寡老人不用愁,村里有专人照顾,满洲国给你养老送终。”王家俊还不放心:“这得多少钱?我们种那一亩三分地,刚够吃饱。”刘警佐说:“国家给你拿钱,不用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