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空气像被林晓那句问话狠狠攥住,骤然冻成了冰——石破天惊的语气,让在场人连呼吸都滞了半拍。顾漫书脸上的震动只闪了一瞬,便迅速覆上惯常的沉稳,可微微收缩的瞳孔、死死按在文件夹上泛白的指节,还是泄了底。她身后两名男子瞬间绷紧,目光如芒刺般锁着林晓,身体微倾,指节悄悄扣得发白,分明是随时要动手的戒备姿态。
沉默压了足足十秒,沉得能攥出水,压得人胸口发闷。王硕喉结滚了滚,下意识攥紧桌角,紧张地咽了口唾沫;苏清雪手悄摸探进口袋,攥紧那枚冰凉的、刻着简易稳定符文的小金属片——那是林晓早给她备下的防身物;叶依云屏住呼吸,连胸口起伏都压得极轻;刘洋指尖悬在键盘上,发颤着不敢落下。
终于,顾漫书缓缓靠回椅背,抬了抬手,示意身后两人放松。她看向林晓的眼神拧成了团——有审视,有惊觉,深处竟还埋着丝说不出的如释重负。
“林晓先生,”她开口时,声音比先前沉了些,“你总在出人意料啊。看来,我们双方攥在手里的信息,都比对方想的要多,要…深。”
她没接青藏高原信号的话,反倒话锋一转:“聊这个之前,我得先问一句——你是怎么定位到那个‘异常信号’的?据我们所知,常规电磁监测、地质勘探,哪怕卫星遥感,都抓不到它的影子。”
林晓心里门儿清——这是亮“价值”、攒信任的关键时候。对“烛龙”这种层级的存在,藏着掖着、耍小聪明纯属白费,只会砸了合作的底子。得亮实力、显诚意,但【创世者系统】的核心,绝不能露。
他朝刘洋递了个眼色,刘洋立刻心领神会,重新点开连接投影仪的电脑。但这次屏幕上,没了之前那幅完整的全球图谱——只剩简化到极致的东亚区域图,光点全被模糊成“能量扰动区域”,唯独青藏高原边缘那个暗金光点,被标成闪烁的红点,旁标注着“昆仑”代号。
“我们自研了套‘广域信息感知模型’,核心是生物神经信号模拟加混沌数学算法。”林晓给自己和陈默的能力,裹了层科学的壳子,“它不靠传统物理信号,而是扒取全球信息网络里那些特定的、无结构‘噪音’数据,反向推出现实里潜在的‘异常信息源’。”
他指着屏幕上的“昆仑”红点:“这个信号在我们模型里,是团极高能的惰性集合体——信息结构老得没法解,和现在活跃的‘扰动源’完全不一样。我们叫它‘沉寂节点’。”
顾漫书和她带的两个技术人员,眼睛快粘在屏幕上。其中一个掏了笔记本,笔尖不停飞快划着。林晓这解释听着像胡话,但那示意图骗不了人——尤其红点精准戳在他们内部也叫“昆仑”的异常区上,由不得他们不信。
“生物神经信号模拟…混沌数学…”顾漫书反复嚼着这俩词,眉峰拧着思索,“所以这么说,你们是靠互联网‘噪音’‘听’到这些的?这更像…玄学。”
“科学的边儿上,本就挨着哲学,甚至神学。”苏清雪适时接话,语气冷静得发稳,条理分明,“顾女士,几十年前量子纠缠不也被当成玄学?我们这模型,其实就是给海量无结构数据做‘高级找规律’——只不过我们找的‘规律’,是现实里特定能量场,投射在信息层面的‘影子’。”
这话显然更对技术人员的胃口。那两人凑一块儿低声嘀咕几句,跟着点了头。
顾漫书默了会儿,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她翻开随身攥着的绝密文件夹,抽了张放大的黑白卫星照片,推到林晓跟前。
照片拍的是青藏高原深处——一片人迹绝迹的冰川峡谷,峡谷正中央的光影扭得邪乎,像张被狠狠揉皱的纸,连空间都跟着变了形似的。
“三年前‘资源一号’卫星偶然拍的。”顾漫书声音沉了些,带着点凝重,“我们内部叫它‘昆仑’异常区。后来派了好几次勘探队,连最顶尖的专家组都去了——结果全是白跑一趟。仪器一到那儿就失灵,指南针转得发疯,甚至…有人待得久了,会犯严重的时空错乱症。我们就只知道,那儿藏着个东西,超出现有物理法则——稳得怕人,也险得怕人。”
她抬眼看向林晓,目光锐得像刀:“我们测不到、近不了、看不懂。但你们,能在几千公里外,靠互联网‘听’到它。林晓先生,这就是‘烛龙’要找你们的原因——我们缺双能‘看见’的眼睛,而你们刚好有。”
话终于挑明了。官方有硬实力,可碰上这种超认知的事,就像瞎了眼的壮汉,空有劲儿使不出。而林晓团队,偏偏补上了最关键的窟窿。
“合作可以。”林晓也不绕弯,直接开条件,“我们要‘烛龙’给三样支持——第一,最高级别的信息屏蔽和安全保护,保证星辰网络和核心成员,不受常规行政、商业力量的滋扰;第二,共享全球异常事件的所有非涉密情报,还有部分涉密的;第三,必要时给我们优先调物资、批场地、开政策绿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