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沉星陂洞口的瞬间,仿佛穿越了一层无形的薄膜,外界的潮湿、腐朽与浓雾带来的压抑感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干燥、清凉,带着淡淡尘埃与古老石材气息的空气。洞口后方并非想象中的狭窄通道,而是一片开阔得令人惊讶的地下空间。
穹顶高悬,离地至少有十余丈,其上镶嵌着一些早已黯淡无光、但依旧能看出是模拟星辰排列的荧光石,想来当年星辰之力充盈时,此地必是繁星点点,如同微缩的夜空。空间中央,是一座以某种青黑色巨石垒砌而成的三层殿宇,风格古朴厚重,虽积满了灰尘,布满了蛛网,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宏伟与坚固。殿宇周围,散落着一些较小的石屋,似乎是曾经的丹房、器室、静修之所。更远处,甚至能看到一片早已干涸、但沟渠痕迹尚存的药圃,以及一眼被石板封住、却隐隐有清凉水汽渗出的泉眼。
整个地下空间,依靠着穹顶那些残存的荧光石以及岩壁某些自发光的苔藓,维持着一种幽暗却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光亮。一股微弱却持续存在的星辰之力,如同沉睡的脉搏,在整个空间内缓缓流淌,滋养着这里的一切,也隔绝了外界迷雾泽那扰人的瘴气与混乱力场。
“这里……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薛太医环顾四周,眼中充满了惊叹,“这阵法,竟能自行运转百年,汲取地脉与残留星力维持此地方寸之地的生机不灭,当真玄妙无比!”
墨渊迅速检查了几处关键位置,确认并无危险陷阱残留,也松了口气:“此地确是一处绝佳的休养生息之所。灵气虽不算浓郁,却极为纯净平和,正适合师兄和景行调理伤势,巩固修为。”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选择了一间位置最好、相对宽敞干燥的石屋,仔细清扫后,将依旧沉睡的守拙老人妥善安置。薛太医开始布置简单的聚灵和安神阵法,辅助其恢复。
蓝景行则与墨渊、云岫一起,大致探索了整个沉星陂前哨。除了主殿和周围的附属设施,他们还在主殿后方发现了一个藏书阁,虽然大部分典籍早已在岁月中化为了飞灰,但仍有一些以特殊材质记载的功法心得、南疆风物志以及阵法笔记残留,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那眼被石板封住的泉眼,在墨渊小心开启后,涌出的竟是清冽甘甜、蕴含微弱灵气的泉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初步安顿下来后,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沉星陂,成为了他们漂泊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却充满了充实与希望。
蓝景行开始了彻底的闭关。他选择了一间僻静的石室,每日除了定时查看师父的情况,便是沉浸于修炼之中。他首先需要彻底修复强行施展《星火遁影》和对抗魂毒反噬留下的暗伤。在薛太医精心调制的丹药辅助下,结合此地纯净的星辰环境,他受损的经脉以惊人的速度被温养、修复,神魂上的灼痛与震荡也渐渐平复。
伤势痊愈后,他便开始全力消化此次南疆之行的收获。意识海中,七颗主星前所未有的璀璨,辰辉星核缓缓旋转,将更多关于星辰大道、力量运用的感悟融入他的本能。他反复揣摩与赤阳果至阳之力对抗、融合的过程,对星辰之力的刚柔变幻、阴阳调和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缕得自曜灵池的净化之力,在经历多次磨砺后,已彻底与他的星辰本源融为一体,心念动间,便可引动。
半月之后的一个深夜,蓝景行静坐于石室中央,周身星辉自然流淌,与整个沉星陂那微弱的星辰脉动形成了完美的共鸣。他并未刻意冲击瓶颈,只是顺应着对力量的全新感悟,引导着体内磅礴的星力,沿着《周天星图》更加玄奥的轨迹运行。
忽然间,意识海中仿佛有某种壁垒无声无息地融化。第七颗星“瑶光”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其光辉甚至隐隐掩盖了其余六星!星力奔流的速度与总量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对周天星辰的感应也变得更加清晰、深刻。一种更加浩瀚、更加接近星辰本源的感觉充盈心间。
七星瑶光境,中期!
水到渠成,并无波澜。但他的实力,无论是星力的浑厚程度,还是对力量的精微掌控,都已然踏上了新的台阶。
出关之后,蓝景行气息愈发内敛深沉,眸中偶尔流转的星辉却更显深邃。他测试了一下自身的力量,《星隐术》施展下,他几乎能与沉星陂的阴影彻底融为一体;《破妄瞳》的目光,已能隐约穿透石壁,感知到更远处能量的细微变化;《碎星拳》的拳意,在融入了赤阳果的一丝煌煌正气后,更添几分破邪镇魔的威力。
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各有收获。薛太医利用沉星陂安静的环境和那眼灵泉,成功炼制出了几炉品质极高的丹药,不仅完全满足了守拙的温养需求,还储备了大量疗伤、解毒、增进修为的丹药。墨渊则一边守护据点,一边凭借着那些残存的笔记和自身经验,开始尝试修复和强化沉星陂外围的隐匿与防御阵法,并利用外出探查附近地形的机会,重新与外界的情报网络取得了断续的联系。云岫则沉浸在那些古老的典籍之中,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守星一族与沉星陂的关联,她的守星之力在这种环境下似乎也更加活跃,对星辰轨迹的推演能力有所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