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那亚终战落幕的一个月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五星红旗与“丝路护宝”字样的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当张斌抱着丝路合璧总符,带着苏婉清、王浩和伊万诺夫走出舷梯时,等候在此的人群瞬间爆发出掌声——国家文物局局长李建国率队在前,数百名身着汉服的群众举着“欢迎护宝英雄回家”的灯牌,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的工作人员更是抬着按1:10复刻的“龙江号”宝船模型,船帆上“和平远航”四字格外醒目。
“小张,你们为国家立了大功!”李建国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张斌的手,目光落在他怀中的总符上——这尊由黄金、青花、琉璃熔铸的信物,在阳光下流转着华夏缠枝莲、波斯狮纹、拜占庭双鹰等文明纹样,“热那亚一战,不仅端了伪史学派的老巢,更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护宝人的担当!国际考古界已经确认,总符里的DNA样本和签章拓片,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全球丝路足迹。”张斌将总符轻轻放在铺着红绸的展台上,周围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名老学者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研究郑和三十年,这枚总符,就是最硬的铁证!”
次日,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的“龙江号”复刻船甲板上,张斌、苏婉清、王浩和伊万诺夫围坐在一起,桌上摊着爷爷“藏锋”的《护宝全集》。“热那亚的总符虽然到手,但李局长说,国内近期出现了多起明清丝路文物走私案,”张斌指着手札里夹着的一张泛黄照片,那是爷爷1999年在泉州古港拍的,背景里有个熟悉的走私分子侧影,“王浩查过,这些案子的幕后黑手,正是伪史学派残余资助的‘秃鹫’团伙,他们在找郑和国内航标的残片,想伪造假证否定华夏航标体系。”
“那我们就建一支专门的队伍!”伊万诺夫一拳砸在甲板上,震得茶杯微微晃动,“当年我跟着你爷爷在东非护宝,现在跟着你守国门,义不容辞!”苏婉清轻抚着手札里“护宝终要守土”的字迹,眼神坚定:“爷爷早就预料到,海外护宝只是第一步,守护国门内的文物才是根基。我可以负责文物鉴定和机关破解,爷爷留下的机关术笔记,刚好能派上用场。”王浩晃了晃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弹出全国文物走私预警系统:“技术方面交给我,我已经黑进了黑市的暗网论坛,能实时追踪‘秃鹫’的动向。”
张斌站起身,望着江面上驶过的货轮,阳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从怀中掏出总符,将其放在甲板中央的罗盘底座上,总符的光晕投射出一幅连接国内外的丝路网络图——从南京刘家港到热那亚古港,从泉州到瓜达尔,无数光点交织成网。“就叫‘丝路守护者联盟’!”张斌的声音在江风中掷地有声,“我们对接国家文物局,整合海外护宝后裔的资源,既要追回国宝,更要守住华夏的丝路根脉!”
苏婉清、王浩和伊万诺夫同时站起身,四人的手掌叠在总符之上,光晕顺着掌心传遍全身。李建国恰好走上甲板,看到这一幕欣慰地点头:“我已经给你们批了紫金山下的民国老洋房当总部,设备和人员调配都已安排妥当。‘秃鹫’近期要在日照岚山港交接一批航标残片,这就是你们联盟的第一个任务!”张斌拿起手札,在最新一页写下:“守土即护宝,国门即丝路”,字迹与爷爷的手迹重叠,仿佛跨越时空的传承。
第七十一章 国门守护者
三个月后,南京紫金山下的一处民国老洋房里,“丝路守护者联盟”的牌子挂在了门楣上。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国文物走私预警信息,桌上摊着最新案情:山东日照海域发现一艘沉没的走私船,船载文物中竟有一块刻着“永乐航标”的青铜残片,与南海航标遗址的纹样同源。“走私头目‘秃鹫’是国内文物黑市的老油条,背后是当年伪史学派残余资助的境外组织。”王浩敲着键盘,屏幕上弹出秃鹫的资料,“他要把残片运去海外,和之前盗掘的残片拼合,伪造‘郑和航标是西方设计’的假证。”
国家文物局局长亲自赶来授命:“日照海域是郑和下西洋的国内起锚补给点之一,这块残片能证明航标体系是华夏独创。你们的任务,是在秃鹫转移残片前截获,同时端掉他的岸上窝点。”张斌铺开作战图,手指点向日照岚山港的一处废弃码头:“秃鹫要在这里交接,周围全是他的人,还有重火力。”他看向团队,“婉清带考古队埋伏在码头仓库,确认残片真伪后发信号;王浩黑进他的通讯频道,干扰交接指令;伊万诺夫带安保组控制外围路口;我去引开主力,趁乱夺残片。”
凌晨三点的岚山港,海风裹着鱼腥味吹得仓库铁皮作响。张斌驾着一辆改装越野车,直接撞开码头的铁丝网,车顶的探照灯扫向正在装货的走私分子:“秃鹫!你的货我要了!”秃鹫从集装箱后探出头,举着霰弹枪狂笑:“张斌?海外逞能够了,还敢闯我的地盘!”数十名亡命徒围了上来,王浩突然干扰通讯:“老大!警察来了!”走私分子瞬间乱作一团,伊万诺夫趁机带人封死出口,催泪弹在人群中炸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