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星宇联盟成立第 15 天,星韵草甸联盟总部的 “跨星宇探索指挥中心” 内,淡蓝的全息屏上正循环播放星宇 B 的遥感影像 —— 整片星宇被淡白的晶态山脉覆盖,山脉间的能量晶体随未知规律闪烁,屏幕角落的混沌信号强度条从 0.2Hz 缓慢跳至 0.3Hz,辛明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暗晶区的标注:“信号轨迹与晶态本源密集区完全重合,且暗晶区的信号波动是明晶区的 3 倍,推测混沌流与晶态环境存在特殊关联。”
墨维芽将一只暗物质精灵放在探测仪旁,精灵体表的淡黑粒子与星宇 B 的晶态能量模拟信号产生共振,屏幕上浮现出 “周期性晶震曲线”:“星宇 B 每 30 分钟会爆发一次 0.4Hz 的晶震,常规设备在这种震荡下会短路,必须做晶态适配改造。”
星萌芽看向全息投影中星宇 A 首领沧澜的身影:“星宇 A 有应对活性混沌流的经验,这次探索需要你们的暗物质技术支援;星宇 B 的本地守护者晶澈已传来地图,我们按‘明晶区探路 - 暗晶区查源’的路线推进,联盟总部同步调配应急能量。”
会议结束后,“晶态适配型探索舰” 的改造进入冲刺阶段 —— 陨维芽的车间内,淡蓝的液态本源能量(星宇 A 提供)与淡金的反混沌能量(原星宇提供)在容器中交融,制成 “晶震缓冲剂”;她将缓冲剂注入探测仪核心,再用淡灰的岩维能量加固仪器外壳:“这样能抵御 0.6Hz 以下的晶震,暗晶区的强震还需靠防护盾。”
墨维芽则在探索舰外壳喷涂 “暗物质 - 晶态混合涂层”—— 她将暗物质粒子与星宇 B 的晶态样本(晶澈远程传输)研磨成粉,混合成淡黑涂料,“这层涂层能吸收部分晶震能量,还能增强暗物质精灵的信号接收范围。”
辛明的算法优化也取得突破 —— 他在 “混沌信号识别算法” 中加入 “晶态能量滤波模块”,通过模拟晶震频率,提前过滤干扰信号:“现在就算在晶震爆发时,信号识别率也能保持 70% 以上,足够定位混沌源。”
3 天后,探索舰在星韵草甸启航,身后跟着星宇 A 的 2 艘 “暗物质支援舰”(满载 200 单位暗物质能量)。驶入跨星宇通道时,晶澈的远程影像出现在舰桥屏幕上:“星宇 B 的明晶区能量稳定,适合建立临时基地;暗晶区的晶震会伴随‘晶尘风暴’,能见度不足 100 米,你们一定要注意防护。”
当探索舰驶出通道,星宇 B 的景象瞬间填满舷窗 —— 淡白的晶态山脉连绵不绝,山峰顶端的能量晶体反射着星宇光,空气中漂浮的细小晶粒随晶震轻轻颤动。辛明的探测仪刚开机,屏幕就因晶震出现乱码,数据跳动不止。“启动抗晶震防护盾!” 陨维芽按下控制键,舰体外层的淡蓝防护盾泛起涟漪,与晶震产生对冲,探测仪的屏幕逐渐稳定:“当前位置:明晶区边缘,坐标(X32,Y18),混沌信号强度 0.32Hz,晶震周期 28 分钟 / 次,比晶澈说的还短 2 分钟。”
联合探索队在明晶区的一片平坦晶原上,建立起 “临时探索基地”—— 墨维芽释放 3 只暗物质精灵,精灵们四散飞行,体表的淡黑粒子在地面投射出淡黑光点,标注出晶震强度的分布:“基地 1 公里范围内,晶震强度最高 0.45Hz,最低 0.3Hz,适合布设设备。”
沧澜带领星宇 A 的暗物质学者,搭建起 “暗物质能量站”—— 淡黑的能量从支援舰输送至站体,通过转化模块变为适合探测设备使用的能量;辛明则拿着 “晶态探测仪”,对周边的晶态岩石进行扫描,突然停下脚步:“看这里!” 探测仪屏幕上,一块淡白晶岩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肉眼难辨的淡金薄膜,“这是附着型混沌流,含活性因子,能量强度 0.35Hz。”
他用常规的暗物质 - 反混沌混合能量清除薄膜,可 1 小时后复查时,淡金薄膜竟重新出现在晶岩表面。“是‘混沌 - 晶态共生吸附’!” 墨维芽立刻采集样本,在实验舱内分析,“混沌因子嵌入了晶态能量的分子间隙,形成了稳定的复合体,常规能量只能剥离表层,无法清除深层因子。”
晶澈远程传来解决方案:“用星宇 B 的晶态本源能量与暗物质能量混合,按 1:1 比例,能破坏复合体结构!我已传输晶态能量的参数,你们可以模拟制备。” 陨维芽按参数调配能量,注入改造后的 “便携清除装置”,再次对准晶岩 —— 淡黑与淡白交织的能量覆盖后,淡金薄膜彻底消失,2 小时后复查,未出现二次附着,辛明的检测仪显示 “清除效率 92%,混沌因子残留 0%”。
探索队决定向明晶区与暗晶区的交界处推进,探查混沌信号的源头。可刚行驶 5 光年,探索舰突然剧烈震动 —— 舰体的晶震警报响起,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强晶震来袭,强度 0.6Hz,预计持续 5 分钟!” 抗晶震防护盾的能量从 100% 骤降至 75%,暗物质能量站的传输接口甚至出现细微裂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