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清鸢堂,刚卸下的草药还带着露水的湿气,学徒们正忙着分拣晾晒,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百姓们排着长队,脸上满是安心的笑容 —— 昨日李三被抓、曹药顺利入城的消息传遍京城,大家都知道,清鸢堂的义诊能照常进行了。
苏清鸢坐在诊桌前,为一位老妇人诊脉。老妇人患风湿多年,每逢阴雨天就关节疼痛,苏清鸢刚为她开完药方,就见张嬷嬷急匆匆地走进来,神色带着几分激动:“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太后娘娘的懿旨,宣您即刻入宫接旨!”
苏清鸢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笔:“知道了。替我更衣,我随宫人入宫。” 她猜到,定是昨日解决药材危机、扣押李三的事传到了宫里,只是没想到太后会特意下懿旨召见。
萧玦得知消息后,也赶了过来,递给她一枚玉佩:“这是太后赐我的平安扣,你戴上,入宫后若有任何情况,可让宫人通报我。” 他眼中满是关切,“李三虽被抓,但他背后的药材商还未安分,你入宫途中务必小心。”
“放心,有禁军护送,不会有事的。” 苏清鸢接过玉佩,贴身收好,跟着前来传旨的宫人,登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
马车驶入皇宫,穿过层层宫苑,最终停在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前。宫人引着苏清鸢走进殿内,太后正坐在暖阁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神色慈和。
“臣女苏清鸢,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圣体安康,福寿绵长。” 苏清鸢躬身行礼,姿态端庄。
“起来吧,孩子。” 太后笑着抬手,“赐座。” 宫女立刻搬来一张锦凳,放在太后身边。
“谢太后娘娘。” 苏清鸢坐下后,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太后的手腕 —— 之前太后因风湿,手腕肿胀得难以抬起,如今却能灵活地端着茶杯,显然恢复得极好。
“清鸢,你可知哀家今日为何宣你入宫?” 太后放下茶杯,语气温和,“昨日朝阳门的事,哀家已经知道了。李三囤积居奇、扣押救命草药,多亏了你当机立断,才没耽误百姓看病。你这孩子,总是心系民生,哀家很是欣慰。”
苏清鸢起身回话:“太后娘娘谬赞,臣女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行医救人是臣女的本分,绝不能让恶人阻碍民生,耽误病患救治。”
“好一个‘分内之事’。” 太后赞许地点点头,“哀家还记得,去年冬天,哀家的风湿犯了,浑身疼痛,太医院的太医们束手无策,是你用针灸和草药,硬生生治好了哀家的旧疾。如今你又为京城百姓解决药材危机,这样的仁德与医术,实属难得。”
她顿了顿,对身边的太监总管说:“传哀家懿旨。”
太监总管立刻取出明黄色的懿旨,展开后,用洪亮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太后懿旨:清鸢县主苏清鸢,医术卓绝,仁德济世,护佑民生有功。特将皇家药园三成药材,专供清鸢堂调用,按平价结算,不得有误。另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资嘉奖。钦此!”
苏清鸢心中一震,连忙跪地接旨:“臣女苏清鸢,谢太后娘娘恩典!臣女定不负太后重托,继续行医惠民,为百姓分忧!” 她没想到,太后不仅赐了药材,还给予了 “专供” 的特权,这意味着清鸢堂的药材供应,从此有了最稳固的保障。
皇家药园是皇室专属的药园,种植的都是上等药材,品质远胜普通药行,且产量充足。三成药材专供清鸢堂,再加上平价结算,不仅能彻底解决清鸢堂的药材危机,还能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更便宜的草药。
“起来吧。” 太后扶起苏清鸢,眼中满是慈爱,“哀家知道,你开医馆不是为了谋利,而是为了救人。皇家药园的药材,交给你这样的人,哀家放心。日后若有任何需要,只管入宫向哀家禀报,皇室定会支持你。”
“谢太后娘娘体恤。” 苏清鸢心中满是温暖,太后的这份信任,比任何赏赐都珍贵。
离开长乐宫时,阳光正好。苏清鸢捧着懿旨,乘坐马车返回清鸢堂。消息早已传遍京城,马车行至西大街时,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欢呼道:“苏县主万岁!太后英明!”
苏清鸢掀开车帘,对着百姓们拱手:“多谢大家支持,清鸢堂定会不负众望,继续为百姓义诊送药!”
回到清鸢堂,学徒们和百姓们早已等候在门口,看到苏清鸢捧着懿旨回来,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苏清鸢将懿旨交给张嬷嬷收好,笑着对众人说:“太后娘娘恩典,皇家药园三成药材专供清鸢堂,以后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药材短缺、价格昂贵了!”
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纷纷跪地谢恩,感谢太后和苏清鸢的仁德。
而此刻的京城药材市场,早已乱成一团。那些之前与李三勾结、囤积居奇的药材商们,得知太后下旨将皇家药园药材专供清鸢堂,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
“完了完了,太后都出面支持苏清鸢了,我们之前那么刁难她,她会不会报复我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