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5 日卯时,第一缕晨光才爬上防波堤的青石砖,望海贝坊 的工地已垒起二十多座竹筐小山。灰白扇贝如潮水般倾泻而出,在晨曦中泛着清冷的光,唯有小玥捧来的几个海螺壳,像坠入银河的流星,红的似晚霞、黄的若金箔、蓝的如深海,在素色贝壳堆里格外夺目。
设计师小林半跪在贝壳堆前,指腹摩挲着边角起皱的设计图,眉头拧成了结:海浪纹样得用红、黄、蓝三色海螺壳拼出浪花层次,可现在拢共不到五十个,贴出来怕是要成 残浪失色 ,没了视觉冲击力,游客打卡照也少了亮点。
李伟蹲下身,指腹摩挲着沾满咸腥海泥的灰白色扇贝,粗糙的壳面还留着细密的水痕:这片海域彩色贝壳本就稀缺,昨天发动二十多个村民翻遍浅滩,才凑出这点存货。要是等退潮去远海礁石区,单程就得一个半小时,来回三趟工期至少耽搁半天。 话音未落,阿强推着吱呀作响的三轮车拐进院子,车厢里五条带鱼裹着冰碴泛着银光 —— 正是小玥妈妈特意挑的厚肉段,最适合煎出金黄焦脆的外壳。瞥见墙角稀疏的贝壳堆,阿强浓眉拧成疙瘩:我家阁楼木箱里压着十几个老海螺壳,是爷爷年轻时攒的宝贝,颜色鲜亮得很。要不我再联系海鲜干货店的王姐?她家贝壳工艺品堆成山,说不定能匀些应急。
小玥蜷缩在贝壳堆旁,把彩色海螺壳紧紧搂在胸前,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滴在沙地上:“我只有三个彩色贝壳,根本不够贴出海浪的样子,妈妈回来肯定看不到漂亮的墙了……”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满是失落与委屈。
小涛见状,立刻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珍藏的红色小海螺,毫不犹豫地递到小玥面前:“给你,这个给你!这样就能拼出更漂亮的海浪了。” 两个孩子的小手紧紧攥着来之不易的彩贝,在熹微的晨光中,那几枚彩贝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衬出他们单薄却又充满希望的身影。
临时厨房的帐篷里,沈亦舟正解冻带鱼,用温水慢慢泡着:“带鱼要解冻透,不然煎的时候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孩子吃着有腥味。” 他对周小雨说,后者手里拿着两张单据:“‘上班族小李’捐的 500 元昨天到账了,已经买了小玥妈妈的带鱼,还剩 150 元,留着买面粉(煎带鱼用);还有‘宝妈群’昨天留言说,她们发动群里的妈妈捐家里的闲置贝壳工艺品,今天上午从市区寄过来,走顺丰冷链(怕贝壳受潮发霉),下午三点准到,大概有 100 多个彩贝,不用额外捐款,算妈妈们给‘望海贝坊’的礼物。”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李伟举着相机站在贝壳堆旁,镜头特写设计图上的海浪图案,还有小玥手里的几个彩贝。“家人们,今天咱们遇到了‘彩贝短缺’的难题,” 他对着镜头坦诚道,“贴贝壳装饰墙要按海浪图案来,彩色贝壳不够,贴出来不好看,还没特色。村民们昨天捡了一天,只找到几十个彩贝,想请大家在线支支招,看看有没有办法凑够彩色贝壳,或者有没有其他装饰能代替,不让咱们的望海贝坊‘浪缺色彩’。不过咱们先教一道鲜口又下饭的邪修菜 ——‘香煎带鱼块’,用小玥妈妈捕的新鲜带鱼,‘粮油店李哥’捐的面粉(上周剩的 20 斤),还有‘调料店王哥’捐的椒盐(上周刚到的),带鱼煎得外酥里嫩,刺少肉厚,孩子吃着安全,施工师傅们贴墙时吃着也能攒劲。”
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2.3 万,弹幕里很快热闹起来。ID “贝壳工艺品店张姐” 率先留言:“李老师,我店里有 200 个彩色海螺壳(红、黄、蓝都有),是之前做工艺品剩下的,昨天刚整理出来,今天上午让物流送过去,走乡村专线,下午两点到!不用捐款,算我为‘望海贝坊’出份力!” 还发了张彩贝的照片,红的像玛瑙,黄的像蜜蜡,蓝的像海水,看得人眼前一亮。
ID “文旅博主小夏” 紧跟着支招:“彩色贝壳不够可以加‘贝壳彩绘’!用防水颜料在灰白色扇贝上画海浪、小鱼,既省钱又有特色,孩子们还能一起画,增加参与感!我仓库里有 10 盒防水丙烯颜料,今天上午和彩贝一起送过去,都是安全无毒的,孩子也能用来画!” 弹幕里有人开玩笑:“小夏老师这是把‘艺术细胞’都贡献出来了!别让咱们的墙变成‘白浪墙’!”
ID “县文旅局” 再次官方留言:“已协调县博物馆捐赠 50 个老海螺壳(清末民初的渔民用过的,颜色鲜艳,还带历史感),上午十一点前送到工地,派设计师小林现场指导贝壳彩绘和粘贴顺序;另外,‘望海贝坊’的文旅点试点申请已经通过终审,下周会正式发文,后续能申请 2 万元文旅专项补贴,用来装门窗和做厨房招牌,让贝坊更有辨识度!” 弹幕里顿时刷满 “文旅局给力”“补贴有戏”,ID “村民阿婆” 也留言:“我在家煮了南瓜粥,放了红枣,等会儿用保温桶送过去,师傅们贴墙累,喝着暖身子,带鱼块留给孩子们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