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头尖刚刨开第一块湿润的冻土,沈亦舟就听见了汽车引擎的声音。他直起身,腕间的“国宴佳厨”勋章在晨光里晃了晃——那枚银质勋章被他用红绳重新系紧,边角的鎏金在藏区的阳光下愈发温润。李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三辆印着“上海暖芽团”字样的越野车正碾过雪融后的碎石路,车顶上绑着鼓鼓的帆布包,车窗外探出几个挥着小旗的脑袋。
“可算到了!”带头的越野车停稳,上海暖芽团的团长陈姐跳下来,羽绒服上还沾着沿途的雪粒,“从上海开了四天,走青藏线时遇到暴雪,耽误了一天,还好咱们捐的保温棚没出问题。”她身后跟着十几个年轻人,有的扛着纸箱,有的抱着仪器,“这是粉丝们凑钱买的真空包装机、食材检测仪器,还有二十套儿童绘本——上次直播看到才让大叔的小孙子没书看,孩子们特意捐的。”
周小雨举着手机追过来,直播镜头立刻对准卸物资的粉丝:“家人们!上海暖芽团的家人们到藏区了!他们带来的真空包装机,能让咱们的锅巴保质期从15天延长到3个月!”镜头扫过纸箱上的物流单,“18号从上海发货,22号到西宁中转,今天26号才到,路上光防冻就用了三层泡沫箱。”
沈亦舟蹲下身检查检测仪器,指尖划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标识,抬头对陈姐笑了:“太及时了,我们正愁电商入驻前的检测报告没着落。”他晃了晃腕间的勋章,“我爷爷当年做国宴,最讲究‘食材干净、吃得放心’,这仪器刚好能圆他的念想。”陈姐眼睛一亮:“这就是您说的国宴勋章?我爷爷当年也是厨师,总说您爷爷的‘酥油青稞糕’是国宴上最接地气的硬菜。”
李伟已经领着几个年轻粉丝去看茶园,新冒的茶芽沾着晨露,嫩绿得能掐出水来。“这株就是上次埋勋章的那棵,”他指着最壮的一株茶苗,“现在芽尖长了两厘米,沈亦舟天天来看。”粉丝里的摄影爱好者立刻举起相机:“我们要把茶苗的生长过程拍成纪录片,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藏区的春天。”
上午十点,暖厨里的烟火气比往常更盛。李伟系着磨破边的围裙,面前摆着新备好的食材:一盆剁好的牦牛肉馅,半袋炒熟的青稞面,还有几瓶牧民自酿的花椒酱。“今天教大家做‘牦牛肉酱青稞饼’,”他抓起一把青稞面,“不用烤箱,不用电饼铛,就用牧民的铸铁锅,烧羊粪火烙,凉了也酥,装真空袋里能当零食卖。”
沈亦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食品安全检测仪,刚把牦牛肉的检测样本放进去。“家人们看屏幕,”他把检测仪的屏幕对准直播镜头,“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22.3%,脂肪5.1%,比普通牛肉更健康,而且没有抗生素残留——藏区的牦牛都是散养的,吃的是虫草和贝母,本身就是‘生态食材’。”
弹幕瞬间热闹起来。“厨房杀手小琳”秒速留言:“李老师!我上次的青稞蒸蛋成功了!这次的饼我能试试吗?家里有平底锅”,后面跟了个举着奖杯的表情。“加班狗阿凯”立刻打趣:“小琳你先把平底锅的锅底擦干净,上次你烙锅巴把锅烧黑,你妈追了你三条街”。小琳回怼:“总比你吃泡面加两根火腿肠强!上次你说要给员工订锅巴,订了吗?”
李伟看着弹幕笑出了声,手里的青稞面已经和温水搅成了絮状:“平底锅完全可以,火候别太大,中小火烙三分钟翻个面。”他加了两勺牦牛肉馅进去,“肉和面的比例是1:3,肉多了会散,面多了没味,这是我在城里夜市摆摊时摸出来的门道。”沈亦舟适时递过电子秤:“精确到克的话,50克面配17克肉,口感最佳——我昨天试了八次,这是最均衡的比例。”
“沈老师这是把实验室搬进厨房了!”陈姐凑在镜头旁笑,“我们带来的真空包装机,刚好能给这饼做独立包装,一袋装两个,方便携带。”她举起一个印着格桑花的包装袋样品,“这是粉丝设计的包装图,上面印着‘藏北春芽’,还有合作社的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茶苗的生长直播。”
卓玛妈妈正跟着学揉面,藏袍袖口挽得高高的,面团在她手里慢慢变圆:“我要多做些,真空包装好,寄给我在拉萨上大学的儿子。”才让大叔的小孙子趴在灶台边,手里拿着个小面团捏来捏去,捏成了个歪歪扭扭的饼,李伟笑着接过:“这个给你烙,算你的‘处女作’。”孩子立刻拍着手跳起来,小脸上沾了点面粉,像只小花猫。
直播镜头扫过孩子的“作品”,弹幕里有人发“萌化了”:“这才是最有温度的美食”。“上海暖芽团”的年轻粉丝突然举起手机:“我们联系了上海的连锁超市,他们说愿意免费给咱们的锅巴和牦牛肉饼提供货架,只要有食品安全检测报告就行。”沈亦舟晃了晃手里的检测仪:“刚好,检测结果马上出来,合格就能发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