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源县持续了半个多月的“官场地震”终于渐渐平息,但空气里弥漫的焦土味儿,却久久没有散去。
这场由“厕所革命”引发的大清查,最终以一份厚达百页的调查报告画上了句号。报告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串串冰冷的数据和触目惊心的人名。全县范围内,因“厕所革命”项目被立案调查的干部多达三十七人,其中被双规的八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二十九人。钱福生作为首个被突破的缺口,在纪委的“谈话室”里没撑过三天,就将自己知道和参与过的所有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全交代了。
那些曾经盘踞在各个乡镇和部门,靠着虚报浮夸、偷工减料过活的“蛀虫”们,被一个接一个地从阴暗的角落里揪了出来,晒在了阳光下。
清源县的天,前所未有地清朗起来。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县委督查室,更是迎来了一番新气象。
早上八点,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督查室的办公室里已经人影绰绰。老刘用自己的专用抹布,仔仔细细地擦拭着苏正的办公桌,连桌角的一点浮灰都不放过,擦完后,又轻手轻脚地给他泡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枸杞红枣茶。另一边,平日里最喜欢踩点上班的小张,正拿着一把小喷壶,给窗台上的几盆绿萝浇水,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仿佛在做什么神圣的工作。
整个办公室窗明几净,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县里“文明办公室”的评选现场。
吴海峰端着自己的保温杯,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这副“勤政”的景象,嘴角抽了抽,心里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叹气。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桌上放着那份清查报告的最终稿,他作为督查清查领导小组的一员,昨晚亲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看着报告里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吴海峰的心情很复杂。他当了半辈子老好人,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亲手把这么多人送上“断头台”。
可他并不后悔。
那天在常委会上,周书记那番掷地有声的话,像一把火,把他心里那点早已冷却的灰烬给重新点燃了。他快退休了,临到头,总得为自己这身穿了几十年的干部服,做点对得起它的事。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那个此刻正安静喝着红枣茶的年轻人。
吴海峰的目光落在苏正身上,眼神里有欣赏,有感慨,也有一丝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敬畏。这个年轻人,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寒光闪闪,锋芒毕露,让人不敢直视。
“叮铃铃——”
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尖锐的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吴海峰的心跟着跳了一下,他知道,能打进这部电话的,都是县委办或者更上级的单位。
他拿起听筒,沉稳地应了一声:“喂,督查室。”
“吴主任,我是组织部的老张。”电话那头传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华的声音,语气客气却又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严肃,“十五分钟后,我跟部里两位同志要到你们督查室,宣布一个县委常委会的任命决定,麻烦你通知一下室里的同志,都在办公室里等候。”
任命决定?
吴海峰握着听筒的手,不由得紧了紧。他几乎是瞬间就猜到了这个任命决定跟谁有关。
“好的,张部长,我们等着。”
挂掉电话,吴海峰在椅子上坐了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他站起身,推开办公室的门,对着外面正襟危坐、竖着耳朵偷听的众人说道:“都停一下手里的活,组织部的领导马上过来,有事情要宣布。”
此言一出,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苏正。
十五分钟后,组织部副部长张建华带着两名年轻干事,准时出现在督查室门口。张建华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走进办公室,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在苏正的身上停顿了两秒。
“同志们,今天来,是受县委委托,宣布一项人事任命。”张建华没有多余的寒暄,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红头文件,清了清嗓子,用一种特有的、带着官方韵律的语调念道:
“中共清源县委员会文件,清委干任〔20XX〕23号。关于苏正同志的任职通知。”
来了!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由县委书记周建国同志亲自提名,”张建华在这里特意加重了语气,并抬眼看了一下苏正,“任命苏正同志为县委督查室副主任,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
“此任命自文件下发之日起生效。”
念完,张建华合上文件,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率先鼓起了掌。
“啪啪啪……”
吴海峰第二个反应过来,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鼓掌,手掌都拍红了。办公室里其他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跟着鼓起掌来,掌声稀稀拉拉,却又透着一股拼命想要表现出热烈的滑稽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