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仿佛被那句“新来的副主任”抽成了真空。
陈秘书的笑容恰到好处,既有引荐的正式,又带着几分下属对上级的熟络。然而,这恰到好处的氛围,却被李建国一个眼神切得支离破碎。
李建国的目光,像两把裹着绒布的探针,从苏正的额头,到鼻梁,再到紧抿的嘴角,最后落在他那双过分沉静的眼睛上。他脸上的肌肉动了动,牵起一个微笑的弧度,但那笑意并未抵达他金丝眼镜后的眼底。
“啊,原来这位就是苏正同志。”李建国的声音醇厚而平稳,带着常年身居高位者特有的节奏感,“早就听说了,年轻有为,是我们清源县的后起之秀啊。”
“后起之秀”四个字,被他咬得不轻不重,像是在品一道菜,咂摸着其中的滋味。
苏正迎着他的目光,没有躲闪。他能清晰地分辨出这眼神里的多重含义。有长辈对晚辈的审视,有对一个“空降兵”的好奇,有作为办公室“大管家”对新成员的礼节性欢迎,但拨开这些表层的情绪,底下更深的地方,是警惕。
一种对不可控因素闯入自己领地的本能警惕。
“李主任好,我是苏正。以后在您手下工作,请您多批评,多指教。”苏正微微欠身,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是教科书般的谦逊。
他心里清楚,县委办公室是县委书记的“内阁”,而办公室主任李建国,就是这个内阁的“大总管”。周书记把自己这颗棋子直接插进中枢,李建国若是不闻不问,那才叫奇怪。
“批评谈不上,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是好事嘛。”李建国哈哈一笑,转向陈秘书,“小陈,怎么还让苏副主任在门口站着?快,把办公室门打开,让苏副主任进去看看。有什么缺的,马上安排人办好。”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对陈秘书的嗔怪,仿佛刚才让客人罚站的不是他自己。
陈秘书连忙应着,推开了苏正隔壁那间办公室的门。
“苏副主任,您请。”
苏正迈步走了进去。
办公室不大,但位置极好。一扇大窗正对着县委大院的中央花园,视野开阔。一张崭新的办公桌,一套小巧的会客沙发,墙角还有一个空着大半的书柜。空气里还残留着清洁剂和新木料混合的味道。
“怎么样?还满意吧?”李建国也跟着走了进来,双手背在身后,像个巡视领地的将军。
“非常好了,谢谢李主任和陈秘书费心。”苏正说道。
“费心谈不上,都是应该的。”李建国走到窗边,目光投向窗外,声音悠闲,“县委办的工作,和督查室不一样。督查室是利剑,讲究的是快、准、狠,要的是锋芒毕露。我们这里,不一样。”
他顿了顿,转过身,看着苏正,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
“我们这里,是绣花针。讲究的是精细、周全、滴水不漏。你的一句话,一份文件,都代表着县委的脸面。一针一线,都不能出错。有时候,做得好不好是其次,不出错,才是第一位的。”
苏正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飞速解读。
这话听起来是金玉良言,是老前辈对新人的提点。但翻译过来,意思却很直白:收起你在督查室的那一套,这里不欢迎“惊人之举”。在这里,稳定压倒一切。你那套把桌子掀了再说的做法,在这里行不通。
“我明白了,李主任。”苏正点点头,表情诚恳,“我刚到新的岗位,很多规矩都不懂,以后会多向您和办公室的老同志们学习,尽快适应工作节奏。”
他这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让李建国脸上的笑意真实了几分。他最担心的,就是周书记派来一个恃宠而骄、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现在看来,这个苏正虽然履历“诡异”,但至少在为人处世上,还算上道。
“学习是必须的。”李建国满意地点点头,踱步到办公桌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县委办是全县信息的中转站,每天的文件像雪片一样。不过你放心,我不会一上来就给你压太多担子。年轻人嘛,先熟悉环境。”
他的话音刚落,办公室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个二十出头,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探进头来,手里抱着一摞文件。
“李主任,陈秘书,苏副主任好!”女孩的声音清脆,脸上带着初入职场的热情和一丝拘谨,“我是办公室的文员,叫林小鹿。这是各部门今天上午送来的文件,需要分发。”
“小林啊,来得正好。”李建国朝她招了招手,“以后苏副主任这边的文件,你也要多上心。苏副主任刚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年轻人多沟通。”
“好的,李主任!”林小鹿用力点头,然后好奇地看了苏正一眼。
这位新来的苏副主任也太年轻了,而且,关于他的传闻,已经在县委大院里传了好几个版本了。有说他是省里下来的“钦差”,有说他有通天的背景,更多的人则把他和最近征地办那件“超自然”的案子联系在一起,说他是个“福将”,也是个“煞星”,谁惹谁倒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