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还在播放着赵构内心的小九九:
“首先,赵构害怕岳飞真的迎回二帝。
宋徽宗是他的父亲,宋钦宗是他的哥哥,一旦这两个人回来,他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帝,皇位还能不能坐稳,就是个未知数了。
虽然他表面上喊着“迎回二帝”的口号,但心里其实根本不想让他们回来。
岳飞一门心思要北伐,要迎回二帝,这正好戳中了赵构的“痛点”———
他怎么可能让岳飞把自己的皇位给“搞没了”?
●)o(●
其次,赵构害怕岳飞功高震主。
岳家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岳飞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他这个皇帝。
民间都只知有岳家军,不知有朝廷,这让赵构很没有安全感。
他担心,一旦岳飞北伐成功,威望达到顶峰,会不会拥兵自重,甚至“逼宫”?
这种担心,就像一根刺,扎在赵构的心里,让他坐立不安。
(*′I`*)
最后,赵构是个“投降派”。
他从登基那天起,就一直想着和金国议和,因为他知道,南宋的国力根本无法和金国长期对抗,与其打下去,不如早点议和,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而岳飞是坚定的“主战派”,他的存在,就是议和的最大障碍。
所以,赵构必须把岳飞召回来,清除这个“障碍”,才能顺利和金国议和。
(??ω??)
赵构的这些“小算盘”,岳飞其实也隐约察觉到了,但他太执着于“精忠报国”的信念,太想收复失地、迎回二帝了~
所以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效忠的皇帝,会因为这些私心,而放弃整个国家的利益。
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 秦桧的阴谋:为了议和,不择手段~
(っ?3??????
如果说赵构是“幕后黑手”,那秦桧就是“台前刽子手”。
秦桧是南宋的宰相,也是坚定的“投降派”,他和赵构一样,都想早点和金国议和。
而岳飞,就是他议和路上的“拦路虎”,所以他必须除掉岳飞。
? – _ – ?
秦桧早就和金国暗中勾结,金国曾明确告诉秦桧:
“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这句话,成了秦桧的“行动指南”。
为了除掉岳飞,秦桧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找来了两个“帮手”———
张俊和万俟卨(mò qí xiè)。
(?ω?)
张俊是南宋的将领,但他嫉妒岳飞的才华和战功,一直想找机会打压岳飞。
秦桧找到张俊后,两人一拍即合,张俊主动提出,要帮秦桧收集岳飞的“罪证”。
万俟卨是秦桧的亲信,他为人阴险狡诈,擅长罗织罪名,秦桧让他负责审理岳飞的案子,就是想让他“罗织罪名”,把岳飞置于死地。
ε(*?~?)_/?:?☆
秦桧的第一步,是先解除岳飞的兵权。
他以“明升暗降”的方式,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把他调到临安,脱离了岳家军。
失去了兵权的岳飞,就像失去了牙齿的老虎,再也没有了威胁。
(?ò?ó)
第二步,是罗织罪名。
张俊和万俟卨先是收买了岳飞的部将王俊,让他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谋反。
王俊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他在张俊的威逼利诱下,写了一封诬告信,指控岳云、张宪想谋反,恢复岳飞的兵权。
╭(°A°`)╮
然后,万俟卨就以这封诬告信为“证据”,把岳云、张宪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谋反。
岳云、张宪宁死不屈,可万俟卨不管这些,他伪造了供词,然后把岳飞也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理寺监狱。
(??? )
岳飞被抓后,心里很清楚,这是秦桧的阴谋,是赵构的旨意。
他在监狱里,看着自己手臂上“尽忠报国”四个字,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想不通,自己一生忠君报国,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
(/(°~°)\)
?五、含冤而死:风波亭上的千古悲歌~
?狱中抗争:宁死不屈,坚守忠义~
(?_?|||)
岳飞被关进大理寺监狱后,万俟卨就开始对他进行审讯。
万俟卨先是对岳飞进行严刑拷打,逼他承认谋反的罪名。
岳飞被打得遍体鳞伤,可他始终坚贞不屈,他对万俟卨说:
“我岳飞一生光明磊落,忠心报国,从未有过谋反之心!
你们这些奸臣,休想让我承认莫须有的罪名!”
( ˙?˙ )???
万俟卨见严刑拷打没用,就开始对岳飞进行“心理战术”。
他拿出伪造的供词,对岳飞说:
“岳云、张宪都已经承认谋反了,你还不认罪吗?”
岳飞冷笑一声,说:
“我岳飞做事光明正大,绝不会像你们这些小人一样,捏造罪名,陷害忠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