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七玥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一点想出门的心思都没有。
甚至,在拼夕夕上买的菜都懒得去拿。
这种天气就适合睡懒觉,刷视频,躺被窝里。
只能说,她的懒癌犯了。
可能是因为她最近比较关注“健康养生”这个话题,她打开历史视频的时候,刷到的居然是神医,没错,就是历史上的神医,而且还是稍微有点冷门的那种。
至少在看视频之前七月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
或许听说过,但完全不了解。
但是一看视频的标题,她就有种想了解的冲动。
于是,天幕同步开启:
“钱乙:北宋“儿科界顶流”?“儿科圣手”———
从“背锅养子”到专治熊孩子的“医界萌叔”~
(开场BGM是一首轻快古风音乐+孩童笑声混剪~)
氛围感拉满…
“家人们!
要是把北宋医疗圈比作一个“行业赛道”~
内科是“卷王聚集地”,外科是“硬核操作间”~
唯独儿科是没人敢碰的“死亡难度副本”———
毕竟那时候的熊孩子不会说话,只会哭,病情全靠猜;
用药剂量差一点就可能出大事,堪称“行走的医患矛盾导火索”。
但偏偏有个叫钱乙的医生,把这“死亡副本”玩成了“个人秀场”:
他治好了皇子的怪病,被皇上亲自召见;
他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成了后世儿科医生的“圣经”;
连苏轼都忍不住为他打call,说他是“天下幼童的救命星”。
今天咱就唠唠这位北宋“儿科界顶流”的逆袭人生~
看看他是怎么从一个“背锅养子”,逆袭成专治各种“熊孩子疑难杂症”的“医界萌叔”的。
一、:北宋“医二代弃子”的逆袭开局———
从“背锅侠”到“学徒卷王”~
●)o(●
钱乙出生在北宋仁宗年间(约1032年),山东郓州人,标准的“医二代”———
他爹钱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儿科医生,可惜是个“不靠谱的浪子”~
在钱乙3岁那年,借口“去东海求仙问道”,直接扔下老婆孩子跑路了。(? ? ?? )
亲爹跑路,亲妈没过几年也病逝了,年幼的钱乙成了孤儿,被邻居家的医生姑父吕君收养。”
七玥:“我就说~医生这个职业吧,很多都是世代相传的那种~有家族熏陶,从小耳濡目染,或许才能有一番作为吧~
毕竟学医真是太难了,看看现代的医学生就知道了。
看看钱乙,自己老爹虽然跑路了,但之前也是个医生,他姑父还是医生。”
视频继续解说着:
“本以为是“孤儿逆袭剧本”的开始,没想到是“背锅侠养成记”的开端———
吕君自己有俩亲儿子,每次家里丢了东西、打碎了碗,锅都往钱乙身上扣;
别的孩子放学回家能吃热饭,钱乙得先给姑父家的药篓子分类、给药材切片,切慢了还得挨骂。”
七玥:“啧啧啧…寄人篱下真是太难了。”
此时此刻,天幕下的吕君满脸惭愧。
“但钱乙偏偏是个“狠人”:
你让我背锅?行,我忍;
你让我干活?行,我干,但我要在干活的时候偷学本事。
姑父坐诊的时候,他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偷记药方、认药材;
姑父给病人抓药的时候,他就盯着药材的形状、重量,连姑父抓药时“抓三钱甘草必带一点须根”的小习惯都记得清清楚楚。”
七玥:“看到如此热爱学医的小钱乙,我只想说,深刻体会了那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一次,姑父给一个发烧的小孩开了“退烧药”,钱乙在旁边突然小声说:
“姑父,这孩子手心发热、嘴唇发红,是积食引起的发烧,光吃退烧药没用,得加一味麦芽消食。”
姑父当时就火了:
“你个毛孩子懂什么?
再瞎插嘴我揍你!”
结果那孩子吃了药真没好,反而开始呕吐,姑父没办法,只好试着加了麦芽,没想到当天孩子就不吐了,烧也退了。”
七玥:“古代的大家长呀~就是听不得一句小辈的劝。”
“从那以后,姑父终于发现这孩子是块“学医的料”,不再让他背锅,开始正经教他医术。
钱乙像是打开了“学霸开关”———
别人背医书要花一个月,他三天就能背下来;
别人认药材要靠姑父指点,他看一眼叶子形状、闻一下气味就能说出名字;
甚至姑父治不好的疑难杂症,他都能从古籍里找到偏方,改一改就管用。”
七玥边看视频边感慨:“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20岁那年,姑父去世前,拉着钱乙的手说:
“我这辈子最对的事,就是收养了你。
你爹是儿科医生,你比他有天赋,以后一定要把儿科发扬光大,别像他那样不负责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