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一声令下,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了进去,东突厥的军队瞬间崩溃,颉利可汗想跑,结果被李靖的士兵活捉了。
(????)
这一战,李靖彻底消灭了东突厥的主力,把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贝加尔湖附近,李世民收到消息后,激动得哭了:
“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今天终于洗雪了!”
他还亲自给李靖设宴庆功,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就是我的韩信、白起啊!”
??( ? )??
后来李靖回长安时,百姓都跑到街上围观,有人喊:
“李将军,您真是太厉害了,把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
李靖笑着说:
“不是我厉害,是颉利可汗太笨———
他以为我会遵守命令停止进攻,我偏不;
他以为我老了打不动了,我偏要让他看看,老将军也能打胜仗!”
*?((???))?*
四、晚年生活:从“战神”到“兵法大师”的转型~
(u??u?)
破东突厥之后,李靖成了唐朝的“国民英雄”,走到哪儿都有人围观。
李世民也特别信任他,让他担任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参与朝政。
但李靖却一点都不开心———
他是个“纯粹的军人”,不喜欢搞政治,每天上班除了讨论军事,其他的事都不掺和~
同事们都笑他:
“李仆射,你这是把办公室当成军营了啊!”
(?ò?ó)
后来李靖干脆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回家养老。
李世民多次挽留,他都拒绝了:
“陛下,我年纪大了,脑子也不如以前灵光了,再占着宰相的位置,会耽误国家大事的。
您就让我回家写兵法吧,也好给后人留点东西。”
李世民没办法,只好同意了,还赐给他一座大房子,让他安心养老。
╭(°A°`)╮
李靖回家后,真的一门心思写兵法,他把自己一辈子打仗的经验都总结了出来,写成了《李卫公兵法》。
这本书后来成了唐朝的“军事教科书”,连李世民都经常派人去他家借来看,还跟他讨论:
“李将军,你这书上说的‘速战速决’,要是遇到像吐谷浑这样的游牧民族,该怎么用啊?”
(?°?д°?)
说到吐谷浑,就不得不提李靖的“最后一战”。
公元635年,吐谷浑的伏允可汗带兵骚扰唐朝的边境,李世民想派李靖去讨伐,但又觉得他年纪大了,不好意思开口。
李靖听说后,主动跑到宫里,对李世民说:
“陛下,吐谷浑这小子敢欺负到咱们头上,我愿意带兵去收拾他!别看我65岁了,照样能骑马打仗!”
(??ω??)
李世民特别感动,立刻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伐吐谷浑。
吐谷浑的军队跟东突厥不一样,他们擅长打游击,打不过就跑,还把沿途的粮草都烧了,想让唐军断粮。
李靖却一点不慌,他兵分两路,一路从正面进攻,一路绕到吐谷浑的后方,前后夹击。
(っ?3??????
当时正是冬天,天气特别冷,唐军的士兵都冻得受不了,有人劝李靖:
“将军,咱们先撤回去吧,等春天再打?”
李靖却摇头:
“吐谷浑就是想拖到春天,咱们偏要在冬天打垮他们!”
他亲自带头骑马行军,士兵们看老将军都这么拼,也都鼓起了勇气,跟着他一路追击。
?(???~???)∫?
最后,李靖的军队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浑的主力,经过一场激战,唐军大获全胜,伏允可汗自杀身亡,吐谷浑的王子慕容顺率领部众投降唐朝。
这一战,李靖彻底平定了吐谷浑,把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了青海湖附近。
?(? ? 3?)??
打完这一战,李靖真的彻底退休了,他回家后再也没出过门,一门心思写兵法、教徒弟。
他的徒弟后来都成了唐朝的名将,比如薛仁贵、苏定方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有人问李靖:
“将军,您一辈子打了那么多胜仗,最骄傲的是哪一场?”
李靖笑着说:
“哪一场都不骄傲,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该做的事———
保家卫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ˊ?ˋ*)?
五、从历史名将到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封神之路”~
(づ ̄ 3 ̄)づ
李靖活着时是大唐的“战神”,死了之后却被老百姓“封神”,成了神话里的托塔李天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跟三个原因有关:
(?˙?˙?)
首先,李靖的“形象符合天神标准”。
《旧唐书》说他“姿貌瑰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身高1米8,浓眉大眼,自带威严感”。
这种形象跟传说中“托塔李天王”的“威风凛凛”不谋而合,老百姓一看就觉得“这将军死了肯定不是凡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