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夏,南中之地暑热渐盛,汉南州上下却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与亢奋。承汉城外,军旗猎猎,甲胄鲜明。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征讨交趾的大军已集结完毕。
州牧府前的点将台上,刘基一身戎装,腰佩“断浪”剑,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将领和精锐士卒。太史慈、童林、兀突骨、孟获、祝融等皆顶盔贯甲,肃然待命。新组建的“信鸽营”驯养的信鸽,已在特制的笼中咕咕作响,随时准备传递军情。
“将士们!”刘基的声音清越,穿透燥热的空气,“交趾士燮,坐拥沃土,却闭关自守,不修德政,致使汉家故土,蛮夷渐炽!今,天赐祥瑞,佑我汉南!我辈当挥师东进,收复旧疆,打通南向门户,为我大汉,开万世之基业!”
“万胜!万胜!万胜!”数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连天空的浮云似乎都被冲散。
“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太史慈踏步出列,声如洪钟。
“命你为征南大将军,总揽西、中两路军事,节制诸将,按既定方略,兵发交趾!”
“末将遵命!”
“童林、兀突骨、孟获、祝融!”
“末将在!”四将齐声应诺。
“尔等随太史慈将军,各率本部,奋勇当先!务必打出我汉南军的威风!”
“诺!”
随着刘基一声令下,大军如同苏醒的巨龙,分为数股,浩浩荡荡开出承汉城,向着东方群山隘口迤逦而行。西路军主力,由太史慈亲率,以兀突骨的藤甲军为先锋,孟获、祝融的夷兵为向导,取道牂牁郡东南,目标直指交趾郡西部重镇——西于。中路军偏师,则由一员裨将率领,出郁林郡,牵制麊泠之敌。
与此同时,是仪坐镇承汉,统筹粮草辎重,源源不断通过新修的道路向前线输送。法正随太史慈军前行,参赞军机。刘巴则留守州府,处理日常政务,并密切关注荆州、江东动向。
大军行动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早已通过商队、细作传到了交趾郡治龙编(今河内)。
交趾太守府内,年过五旬、须发已见斑白的士燮,接到紧急军报,又惊又怒。他统治交州多年,虽名义上依附中原(先后依附刘表、曹操),实则形同独立王国,一向安稳。没想到南中突然冒出来个刘基,不仅迅速统一了蛮荒之地,竟敢悍然东侵!
“刘基小儿!安敢欺我!”士燮将报信的竹简摔在地上,脸色铁青。他麾下文武,如弟弟士壹、士?,以及本地豪族将领,如桓邻、张旻等人,亦是群情激愤。
“大哥!刘基不过一侥幸得势的流亡之子,兵微将寡,何足道哉!弟愿领兵,迎头痛击,必擒此獠于阵前!”弟弟士壹慷慨请战。
将领桓邻也抱拳道:“主公!交趾儿郎,亦非弱者!末将请命,驻守西于,定叫汉南军有来无回!”
士燮毕竟老成持重,压下怒火,沉吟道:“不可轻敌。刘基能速定南中,败刘璋大军,必有过人之处。其军中新式铠甲(藤甲)刀枪难入,不可不防。”他看向地图,“西于是门户,必须守住。桓邻,命你率精兵一万,增援西于,凭险固守,挫敌锐气!士壹,你坐镇龙编,统筹粮草。张旻,你率水军巡视红河,防止敌军迂回。”
“遵命!”众将领命而去。士燮心中却有一丝不安,刘基来得太快,太突然,而且兵锋直指西部,似乎意图明确,并非盲目扩张。
数日后,汉南军西路军先锋,兀突骨率领的藤甲军,如同一条黑色的洪流,率先抵达西于城西三十里处的“一线天”峡谷。此地两侧山高林密,中间通道狭窄,是通往西于的必经之路,也是绝佳的埋伏地点。
“报——将军!前方峡谷寂静异常,飞鸟不惊,恐有埋伏!”斥候飞马来报。
兀突骨骑在战象上,巨大的身躯如同一座铁塔,他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埋伏?正好!省得俺去攻城!儿郎们,检查藤甲,随俺冲过去!看看是他们的箭利,还是俺的甲硬!”
“吼!”三千藤甲军发出低沉的咆哮,这些来自乌戈国的勇士,对身上的藤甲有着绝对的信心。
果然,当藤甲军前锋进入峡谷中段时,两侧山上梆子响,箭如雨下!交趾军埋伏于此,企图凭借地利给汉南军一个下马威。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山上的交趾军将领桓邻目瞪口呆!
只见密集的箭矢射在藤甲军身上,大多发出“噗噗”的沉闷声响,便被弹开,仅有极少数力道极强的弩箭能勉强钉入甲叶,却也无法穿透!藤甲军士卒只是微微晃动,阵型丝毫不乱!
“什么?刀枪不入?真的刀枪不入?”桓邻倒吸一口凉气。
就在交趾军惊骇之际,兀突骨暴喝一声:“举盾!冲锋!”
藤甲军士卒举起随身携带的包铁木盾,护住头脸,迈着沉重的步伐,开始加速冲锋!他们无视头顶的箭雨,如同钢铁怪兽般冲向峡谷出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