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机械液压密封的难题尚在攻关,一封来自首都医学院的加急公函,摆在了张彬的案头。公函由医学院院长亲自署名,言辞恳切地提及了远程医疗会诊试验网的成功,并提出了一个更具体、更迫切的请求——希望张彬能够帮助他们在医学院本部与其附属协和医院之间,搭建一个专门的、用于传输X光片的极简局域网,以解决目前依靠人工运送胶片导致的诊断延迟问题。
这正与张彬构建“华夏网”、推动信息化的思路不谋而合,也是一个验证局部网络技术在实际关键应用中效果的绝佳试验场。他立刻批示同意,并亲自带队前往医学院进行实地勘察。
医学院院长和放射科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张彬。在充斥着消毒水气味和幽暗观片灯的放射科里,主任指着一叠需要送到医学院进行专家会诊的X光片,无奈道:“张工,您看,这些片子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天,急症病人等不起啊!要是能像打电话一样,直接把影像传过去,那该多好!”
张彬仔细查看了两地的距离、现有的电话线路资源以及可能安置设备的环境。他意识到,这正是一个应用“华夏网”基础技术的微型化、专用化场景。他没有提出铺设昂贵光缆或构建复杂网络的方案,而是决定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打造一个点对点的极简局域网。
回到研究所,他立刻着手。基于之前为“华夏网”设计的调制解调器原理,他进行了针对性的简化和优化,去除了不必要的通用功能,专注于图像数据的调制与解调,使得设备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也更易于维护。他绘制了改进型调制解调器的设计图纸,标注了核心元件的参数和调试要点。
同时,他提供了一套极其精简的网络通信协议。这套协议剥离了“华夏网”主干协议中关于路由、寻址等复杂功能,只保留了最基础的数据封装、差错校验和点对点传输机制,确保在低带宽的电话线上,能够稳定、准确地将代表X光片灰度信息的数字流,从医学院的放射科传输到协和医院的接收终端。
具体的技术实现,他交给了随行的通信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根据张彬提供的图纸和协议,带领着几名网线铺设工,仔细地在医学院与协和医院之间架设专用的电话线路(或租用邮电部门的特定线路),并在两端机房安装、调试调制解调器和配备了专用显示软件的接收计算机。放射科的技师们好奇地看着这些新设备,医院档案管理员则开始思考如何归档这些新兴的“数字影像”。
经过数日的紧张施工与调试,局域网搭建完成。首次实际传输测试选定了一张复杂的胸部X光片。放射科技师将胶片放入经过改装的扫描仪(基于现有光电技术简单改造),数字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传送到协和医院端的接收计算机。几分钟后(受限于低带宽),那张清晰的X光影像便显示在了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面前的屏幕上!
“成功了!影像非常清晰,细节保留完整!”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通过刚刚接通的内线电话,激动地向医学院这边报告。
医学院院长看着屏幕上无缝传输过来的影像,用力握住张彬的手:“张工,太感谢了!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这项技术应该尽快推广到其他医院啊!”
然而,面对院长的兴奋和推广的提议,张彬却保持了异常的冷静。他轻轻摇头,语气慎重地说道:“院长,您的心情我理解。但请您和各位同志务必明确,当前这项技术,仅限于我们医学院与协和医院之间这个小范围的、严格控制的试验性使用。目前,绝不能大规模推广。”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他进一步解释道:“原因有三。第一,资源限制。我们改进的调制解调器和专用的显示设备,其核心元件依赖于我们有限的精密电子产能,无法在短期内满足大规模铺开的需求。第二,技术成熟度。这只是一个点对点的极简系统,其稳定性、安全性、尤其是在面对更复杂网络环境和潜在干扰时的鲁棒性,都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保密与安全。这项技术涉及我们自主的通信协议和核心元器件,在自身防护能力尚未完善、潜在威胁清晰存在的情况下,过早暴露和扩散,会带来不可预估的安全风险。”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医学院院长、放射科主任和通信工程师,语气斩钉截铁:“因此,这个系统目前必须严格限定在试验范围内,仅限于处理不涉及最高机密的医疗影像。它的意义在于验证技术路径,积累运行经验,并为更关键部门的内部网络建设摸索道路。在‘华夏网’的主干网络和国家安全保密体系完善之前,大规模推广是不合时宜的。”
张彬的明确态度和深刻考量,让医学院院长从最初的兴奋中冷静下来,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了,张工。我们一定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只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这套系统,并配合做好运行数据记录。”
局域网试验的成功,如同在信息荒漠中开辟了一小片绿洲,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但张彬的谨慎与限制,则清晰地划定了这片绿洲当前的边界。他知道,在通向全面信息化的道路上,必须步步为营,尤其是在暗流涌动、对手环伺的当下。这项技术的光芒,暂时只能照亮这最关键的一隅。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